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副刊/伊坂幸太郎《末日愚者》:一顆溫柔的心

桃園電子報

更新於 11月03日01:37 • 發布於 11月03日01:37 • 副刊編輯
《末日愚者》書封。圖:翻攝自Rakuten kobo

世界宣告終結,未來不再可期,我們要怎麼度過眼前的時光?

伊坂幸太郎的《末日愚者》由八個短篇組成。每篇都獨立成章,通過人物、場景與細節互相呼應,構成一部看似鬆散卻完整的小說。作者以不同角色的視角切入,透過內心獨白與遭遇的衝突形塑深刻的人物樣貌;而反覆出現的物件、地點與相關配角,則讓讀者逐步拼出故事背景與社區面貌。

科學家宣告小行星會在八年後撞擊地球,社會陷入了持續五年的劇烈動盪。或許是因為警察嚴厲而無情的執法,也可能是胡作非為的人多半已命喪黃泉,但追根究柢也許只是大部分的人放棄了希望,暴動與犯罪終於逐漸平息。至少,在故事舞台這個位於日本仙台的小社區裡,居民們似乎進入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儘管恐懼與不安如同逐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的引力,仍在每個人的心上作用著。

那將會是天降閃電、雷火的可怖場景,還是神話中的洪水再臨?原本追求的目標與平凡的價值觀趨近崩解,或被迫重新衡量。想到世界要毀滅,有時人會突然絕望到蹲下、必須抑制住想嘔吐的衝動;但日常生活又顯得極為尋常,進行採買、訪友、散步或鍛鍊,乃至於在河堤邊踢一場足球比賽。

先說說與書名相同的〈末日愚者〉,作為第一個故事,很快地定下了小說基調。敘事者是一位懊悔的父親,過去,他把不符合成功標準的兒子視為笨蛋,最終失去了兒子。面對世界末日,終於必須確實檢視一直以來存活的方式,畢竟那些為尊嚴或面子而汲汲營營的心態,都顯得毫無用處。不知道世界到底會怎麼毀滅,但人心中那些細微的轉折,反而使一切變得真實而沉重,他必須思索如何在剩下的時間裡與家人和解。

〈太陽貼紙〉、〈困獸啤酒〉、〈冬眠少女〉⋯⋯,小說的每一個短篇都是四個字的工整翻譯,好奇原本的篇名如何,分別是〈終末のフール〉、〈太陽のシール〉、〈籠城のビール〉、〈冬眠のガール〉、〈鋼鉄のウール〉、〈天体のヨール〉、〈演劇のオール〉、〈深海のポール〉,八個篇名都採漢字加上片假名的格式。漢字先展示主題或場景,片假名則指向對象或物件。整體帶來了視覺上的工整,音韻則有節律,甚而因此帶點活潑感。片假名通常用於標註外來語,但也能用來強調某些單字,深入探索故事,將會發現那些對象或物件都是故事昇華的關鍵。

雖遇末世危機,但敘事重心不在渲染末日災異,也幾乎沒有災難場面。書寫的意圖因而相當明確,是把末日作為手段,設定一個大哉問:人終有一死,那麼,該如何活下去?

世界末日當前,要把孩子生下來嗎?能放下往日的仇恨嗎?該繼續堅守崗位嗎?還能追求夢想嗎?如果把父親的藏書都讀完,能理解父母為什麼拋下自己嗎?如何對待同樣面對各種離散與錐心之痛的他人呢?微小的選擇,一個接著一個堆疊出故事的倫理重量,也許偶爾會覺得伊坂幸太郎設計了太多巧合了,但那人與人之間為了彼此設想、溫柔的初衷,仍然會使讀者因匯聚而成的溫暖而會心一笑。

最後一篇〈深海支柱〉,以錄影帶出租店店長為主的故事,聚攏了前面多處鋪陳的線索,深化了一路以來的情感表達風格,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店長一度認為自己和父親很不相同。把父親接過來同住之後(父親的房子受因末日瘋狂而自毀的鄰居波及),父親就一直在頂樓蓋瞭望塔。因為他認為若像是隕石墜落引發海嘯的電影劇情,他就要在世界毀滅的那一刻,在小丘上的住家所能建造的最高制高點,見證臨海的仙台與周圍的一切都被淹沒。然而他們父子其實很相似,兒時老家那邊流行的奇怪宗教,以及現在時興的「方舟」,父親跟他都用相同堅定的姿態喚回重要的家人。

宗教不可能缺席末日的恐懼,而伊坂確實給了價值判斷,暗示宗教必須具備莊嚴與謙虛。故事裡的宗教打著方舟之名來操弄人心,透過壟斷生存機會來膨脹恐懼,用被選中或排除的煽動做法來獲得權力。伊坂藉之突出相對於系統,顯得毫無邏輯的「人性」究竟有何價值。

店長在回收逾期十年的錄影帶,與顧客交談時,得知顧客的父親是為了維持秩序而堅守崗位的警察,遭仇家入門殺害,兒子目睹而駭然。原先父子關係相當緊繃,但父親仍一心護子,臨終前交代他「努力活下去」。這名兒子和店長分享了一段家庭影片,是當初他的父親為他命名的苦惱姿態。

種種的事件讓店長改變了態度,他接受瞭望塔上父親幫他們安置座位的提議。他忽然驚覺,不管最後多麽狼狽與驚惶,只要還能多爭取一公分、一公釐,多一分鐘、一秒鐘的存活,他就要去做。他想把名為「未來」的女兒往高處送。真正的信仰該是極為謙牧,也許亂無章法的人性看來天真、總是徒勞無功,因而顯得愚笨,然而在恐慌與觳觫間仍心有所愛並為之掙扎的人,總能喚起我們心裡的一點什麼。

交錯的故事線,未解之謎若干。重新營業的超市到底從哪裡找來那些物資?方舟是怎樣的一個組織?以另一種形式復仇的人,是否逃出生天了?被留下的人,是否得到了安慰的答案?我們不知道。如同現實充滿了不確定,而因果也超出了我們的掌握。在末日降臨以前,就讓我們繼續玩味活著的時光,這或許也是一種愚者的光輝吧?

作者/傅淑萍
現為「我們的教學事業有限公司」講師,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部落格「樂遊原」與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曾任聯合報文學寫作營講師。曾擔任聯合盃作文大賽閱卷與命題老師。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鳳凰恐轉強颱從南部登陸 連3天影響台灣

自由電子報
02

全台風雨躲不掉!鳳凰颱風估週日轉強颱 「北轉撲台」連2天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3

誰還記得啊!22年從未催繳 要辦過戶才告知欠「183元」

TVBS
04

「2」改成「3」!國小代課老師竄改考卷送分 4班要重考

TVBS
05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6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