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美參院兩黨將推對中法案 聚焦新疆與台灣議題
《路透》周一 (2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本周將共同提出三項對中施壓法案,聚焦於人權、異議人士保護及台灣議題,凸顯在總統川普全力推動美中貿易談判之際,國會仍試圖加大在安全與價值層面的施壓力道。
這三項法案由跨黨派議員共同提出,凸顯即便在高度分裂的華府,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仍是少數的兩黨共識。儘管國會整體支持川普平衡美中貿易關係的努力,但部分對中鷹派擔憂,安全與人權議題可能因此被淡化。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事務專家葛來儀 (Bonnie Glaser) 指出:「川普似乎迫切想與中國達成協議,這與部分團隊成員及國會中對中鷹派立場產生落差。」
民主黨籍參議員默克利 (Jeff Merkley) 強調,美國必須展現堅定立場,「不論誰入主白宮,自由與人權價值都應該是美國全球領導願景的核心。」
白宮則回應,川普在推動貿易議程與與習近平維持良好關係的同時,仍致力於亞太安全議題。中國外交部尚未回覆相關置評。
法案內容涵蓋新疆、台灣與跨境打壓
三項法案分別針對不同領域:
第一項由共和黨參議員柯寧 (John Cornyn) 共同提出,禁止涉及強制遣返維吾爾族的中國現任或前任官員入境美國。人權團體長期指控中國在新疆大規模侵害維吾爾人權,北京則否認。
第二項由共和黨參議員匡希恆 (John Curtis) 共同提出,旨在協助台灣應對中國壓力,除支持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維持與台灣外交關係外,還將加強與台北的合作。
第三項由共和黨參議員蘇利文 (Dan Sullivan) 共同提出,針對「跨國鎮壓」現象,防堵外國政府越境威脅異議人士、記者或維權人士。
美中貿易與安全拉鋸 國會矛盾升溫
在這些法案提出之際,美中高層官員將於周一在斯德哥爾摩會面,試圖延長現行休戰協議三個月,以避免 8 月 12 日大幅提高關稅。
哈德遜研究所 (Hudson Institute) 專家索博利克 (Michael Sobolik) 分析指出:「川普關注的始終是打開外國市場,但這與多數國安優先事項存在衝突。」
此外,民主黨與部分共和黨議員近期也對輝達 (NVDA-US) 恢復向中國銷售 H20 人工智慧 (AI) 晶片表達不滿,尤其此舉發生在其執行長與川普會晤後,逆轉了 4 月才實施的 AI 晶片出口限制。
這些動向顯示,即便川普推進貿易談判獲得支持,國會仍試圖在中國議題上加碼,維護人權、台灣及國安立場,突顯美中關係在貿易與安全層面的拉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