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家居巨頭頻爆死訊!保母型政府遭唾棄,「兩個毫不動搖」能救民企?
昨日發佈的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到「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但就在這場會議前夕,作為中國民企集中的家裝行業卻頻頻傳來悲劇的消息。
今年以來,中國幾大家裝巨頭:居然智家、紅星美凱龍、富森美的高管都遭到留置,其中居然之家的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CEO汪林朋官宣「家中不幸身亡」而靚家居董事長曾育周則被證實是「墜樓身亡」。
起初中國家裝巨頭之一的紅星美凱龍實控人車建新被雲南地方紀委監察調查,民間則是暗指居然之家的汪林朋則會成為下一個目標。7月23日,中國官方對汪林朋的留置措施解除,變更為「責令候查」,他回到工作崗位正常履職。 不過,從解除留置到汪林朋跳樓身亡,僅僅相隔3天。
汪林朋的非正常死亡在民間則是被認為與前湖北「新冠書記」蔣超良有關。 在汪林朋被紀委調查後,湖北官場的震動也是不小,在中共紀委連續兩次進駐湖北省後,所查處的問題也是被各大官媒成為「反腐倡廉」的新案例。
對於中國民企內部出現的波動引發不少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擔憂,受訪學者認為「北京給民營企業家拋出了枝葉茂盛的橄欖枝,但換來的是企業家們觀望情緒濃厚」。
「兩個毫不動搖」真的能成為穩妥的「政治保證」?
所謂「兩個毫不動搖」則是指「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產生於中共十六大,即已故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時期提出。 該理論在中國被認為是「鞏固和發展改革開放」的一種政治思想。 再進入中共十八大後,中共高層雖很少提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說法,卻用「發展民營經濟」來替換。
在後二十大時代,中共對待民營企業發展的環境一直是在改變,尤其是在央企、國企消弭之際,民企救場論則是成為中國民間普遍共識,雖黨媒出面曾對此闢謠,但從現實中對待民企的做法上,救場論則是意味突出。
中國在民企政策上也是採取360度的大轉彎,一方面持續已久的異地執法帶來的「遠洋捕撈」寒透民企的心;另一方面又高喊「優化營商環境」減少負面影響。 各地黨政部門在針對民企的策略上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門,減稅降費、優化審批手續,財政獎勵機制等等。
澳洲中國政經學者司令還表示「中國民營企業家需要的不是層層加碼的會議宣示,而是政府做自己該做的事,政府管好自己就行了,中國企業家不需要一個保姆型政府」。
從實際經營角度出發,真正能夠讓企業穩定生存下去的還是改變要徹底改變「朝令夕改」的局面,對中國企業家來說這似乎既是一種強心劑也是一個公信力的允諾。
澳洲中國政經學者司令在受訪時表示「如果政府總是『說一套,做一套』的怪相不得到根本性扭轉,那麼政策出臺越多、規劃弄得越巨集大 ,會收到相反的效果」。
強調「政治責任」成為當今中國官場上不可避諱的詞語,有時候也是關乎官員「政治生命」的生死簿。 當官員給企業家們非常大的允諾時,若發生了爛尾則是怪罪客觀環境,最後怎樣解決則是變為「有力承擔和推脫責任」的兩種極端化。
中國經濟在展現低迷發展的今天,對於經營者來說是要的是「令」而不是「策」,一個強有力的法令比一個說辭模糊的政策要更有吸引力,但是最終這個「令」怎麼去實施,如何實施,則是另外一回事。
與此同時,面對中國房地產行業萎靡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家裝企業都在轉變思路,就像「居然之家」改名叫「居然智家」,中共高層也是力推「大宗商品消費」的措施,為何卻難以在基層取得良好的效果,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基層執行者究竟對檔吃透了多少。
傳統行業的改變是革新的動力還是繼續放任不管?
當傳統行業逐漸被新科技、新趨勢所取代的時候,轉變發展思路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換做是在政策實施上亦是如此。
以前在中國房地產如火如荼的時期,家居賣場通常是人山人海,往來顧客絡繹不絕。 如今,即便是週末家居賣場也常常是門庭冷落。
當然中國家居巨頭們所面對的不止是單一的政策環境問題,其外國競爭對手也是一大影響。 深耕多年的瑞典家居品牌宜家家居則是成為不少年輕消費者熱衷的地方,以親民的價格、北歐風的裝飾風格都是吸引這些消費者的最大賣點。
宜家家居在北京已經成為一種「快時尚」的代名詞,當宜家在中國各地不斷擴張之時,留給中國家居行業的轉型時間已經不多了。(推薦閱讀)北京觀察》育兒補貼變子宮催生劑?中國人口政策下猛藥 年輕人:還不如一杯咖啡!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從上個世紀國企改制后,湧現了一批民企出現,而這也逐漸成為中國老百姓「飯碗」的最大來源,對待民企就像是守護百姓,同樣營商環境的好壞則是對地方政績觀的一面鏡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