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全球孤獨現象:對健康和民主構成雙重威脅

德國之聲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 Petra Lambeck

(德國之聲中文網)每個人都可能被孤獨擊中 ——不分年齡、性別、地域。孤獨並非新鮮事,只是過去我們很少公開談論。新冠疫情改變了這一點——全球範圍內的社交隔離經歷,讓人們普遍意識到了孤獨的存在。

那麼,面對全球六分之一人口正在承受孤獨之苦的事實,我們該怎麼辦?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稱,孤獨會帶來多種健康問題,包括抑郁、高血壓和睡眠障礙等。

也有專家從社會層面警示孤獨可能導致的潛在後果。例如哥廷根大學社會學家克勞迪婭·諾伊(Claudia Neu)在一項研究中指出,孤獨與反民主態度之間存在關聯。

她對德國之聲表示:“這不是因果關系,孤獨者未必一定會走向激進,也不是所有激進者都感到孤獨。但我們確實在統計上發現了這種相關性。”

哥廷根大學社會學家克勞迪婭‧諾伊(Claudia Neu)在一項研究中指出,孤獨與反民主態度之間存在關聯

如何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如果無法滿足社交需求,痛苦就會相應得變大。然而,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居家辦公、網購盛行,再加上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花費大量時間,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社交場所正在逐漸消失。

諾伊指出,這種發展趨勢已難以逆轉。但我們必須思考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未來我們希望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形態裡?“當我們不再在公共場所相遇時,我們該如何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

來自社會組織“更多共同點”(More in Common)的英加·格特曼(Inga Gertmann)指出,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即使是“非常簡短的日常互動”也能產生積極影響。該組織致力於社會凝聚力研究。

格特曼指出,如今的問題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缺少了與『不同的人』之間的偶然相遇與互動

她觀察到:“如今我們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系比以往都更加緊密,在數字空間中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但問題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缺少了與‘不同的人’之間的偶然相遇與互動。”

因此,如何以新的方式重建這種日常的、隨性的社交空間,成為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諾伊也表示認同:“缺乏日常接觸機會會使人陷入孤獨。如果我沒有機會,與人面對面地交流,那麼孤獨的可能性就會上升。”

“我們必須重新學會彼此包容”

一旦日常生活不再提供自然的社交空間,就會在社會整體層面帶來後果。諾伊指出,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接觸正在減少,這就加劇了社會的分裂。

“婚姻變得越來越同質化、社區越來越同質化、學校也越來越同質化。”這會導致“人們對社會不平等失去感知,因為身邊的人都和自己差不多。”

因此,那些能讓不同背景的人仍能聚集在一起的場所就變得尤為重要——比如足球場。“在那裡所有人都在,同一個體育場,雖然站的位置不同,但大家看向的是同一個球場。”

格特曼也強調,人們需要在現實生活中有機會接觸、交流、甚至面對彼此的不同與不適,而不是只活在舒適圈或網絡同溫層中。這樣的“摩擦”對於社會的多樣性和民主對話是重要的。

“如果我們失去了應對沖突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換位思考和參與社會對話的能力,我們也就無法探討該如何共處、以及如何走向未來。”正如諾伊所說:“我們必須重新學會彼此包容。”

我們每一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

WHO的報告也指出,某些因素會加劇孤獨,比如戰爭、貧困、暴力以及個人創傷等,這些都是明顯的導致孤獨的風險因素。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在可能的地方主動建立聯系。

諾伊表示,即使只是“開車去另一個城市,去另一個咖啡館坐坐,或者吃個肉夾饃(Döner)”,都是可以邁出的一步。“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她說道,“我們每個人都能為減少孤獨、增進彼此聯系貢獻一份力量。”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參加親人葬禮竟變忌日!肯亞巴士翻覆釀25死 罹難者全是同家族成員

CTWANT
02

南韓85歲寡婦確診愛滋 醫嚇:20年沒性生活

TVBS
03

甘肅恐怖山洪!村落被夷為平地 15死28失聯

TVBS
04

正妹搭機衝廁所腹瀉慘被送下機 航班「被迫停飛」業者啟動化學災害處理

CTWANT
05

GPT-5上線不到2天被罵爆!OpenAI執行長急救火:將重新開放GPT-4o給付費用戶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英媒:北京籲美國放行HBM晶片出口 盼納貿易協議

中央通訊社

金融時報:中國要求美國放寬芯片限制

德國之聲

男罹喉癌竟是「口腔來回衝擊」導致!醫揭恐怖真相

民視新聞網

泰國3士兵柬埔寨邊境踩雷受傷 衝擊停火協議

上報

政府下令對抗內捲?彭博新聞:中國電池第一大廠的江西鋰礦停產3個月

太報

中共打擊科研腐敗 中國科學院高層套取研發經費

中央通訊社

開車「講電話」挨罰1.6萬!她PO「罰單照」網笑翻

民視新聞網

華爾街日報:中共中聯部部長劉建超被帶走調查

中央通訊社

華爾街日報:中共中聯部部長劉建超被帶走調查

路透社

日本麥當勞「寶可夢卡」之亂!黃牛狂掃兒童餐 大量餐點丟街頭

TVBS

回應李在明善意? 南韓軍方證實北韓撤除「心戰廣播設備」

台視

楊柳颱風最新路徑!日本氣象廳預測撲台時間

NOWNEWS今日新聞

示威聲援遭禁挺巴組織 逾466人遭倫敦警方逮捕

路透社

我駐日代表李逸洋首度出席原爆紀念 日中台微妙外交再受考驗

上報

秦剛之後,劉建超突失蹤!習近平反腐風暴延燒外交高層

風傳媒

示威聲援遭禁挺巴組織 逾466人遭倫敦警方逮捕

中央通訊社

文化世博文學展 日本民眾攜a-We娃娃參觀(圖)

中央通訊社

中國暴動再升級!民眾怒訂「新鮮牛糞」寄到公安局

民視新聞網

「魔幻台灣-台灣文學展」展場(3)(圖)

中央通訊社

「魔幻台灣-台灣文學展」展場(2)(圖)

中央通訊社

「魔幻台灣-台灣文學展」展場(1)(圖)

中央通訊社

南北韓關係回溫? 雙方相繼拆除邊境擴音器

民視新聞網

台灣文學展 日本民眾體驗文學濾鏡(圖)

中央通訊社

泰國3軍人柬埔寨邊境附近觸雷受傷 考驗停火協議

路透社

以魔幻認識台灣文學 文化世博展與大阪建築對話

中央通訊社

有片/加薩15歲少年追空投物資遭砸頭慘死 老父撫屍雙手染血拭淚

太報

泰國3軍人柬埔寨邊界附近觸雷受傷 考驗停火協議

中央通訊社

砸錢遊說沒用!墨西哥1招讓川普延關稅

NOWNEWS今日新聞

英國核彈基地驚傳放射性污水外洩 當局稱不會危害健康

民視新聞網

李在明釋善意促和解 北韓也撤前線心戰廣播

TVBS

加薩逾百人活活餓死「兒童近一半」 1300人領物資遭射殺

TVBS

有片/動畫、模型、遊戲聯合作戰 鋼彈成為日本文化產品輸出的典範

太報

曾被視為陸外長接班人!華爾街日報: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遭拘留

TVBS

開2000萬豪車撞爛賓士 23歲陸女身分成謎掀網熱議

太報

23歲嫩妹開勞斯萊斯肇事 身分曝光疑「這1背景」

民視新聞網

歐洲世界溜溜球大賽 各式精湛花招令人驚嘆

民視新聞網

菲律賓不畏北京壓力 重申支持台海和平惹怒中國 外交部:將深化台、菲關係

新頭殼

天降火球「當場砸破屋頂」!專家鑑定曝可怕真相

民視新聞網
影音

不拍片、不露面、不經營社群!現代網路世界最典型的「隱形巨富」!神祕富豪老闆如何打造 OnlyFans 帝國?【TODAY 看世界|人物放大鏡】

TODAY 看世界

打貪疑似讓權貴落馬 《華爾街日報》揭中國外長接班人訊問後仍未露面

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