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中辦「薩提爾工作坊」 啟教師自我覺察與教學轉化
慈大附中於8月1日、2日舉辦為期兩天的「薩提爾模式在教師自我身心照顧工作坊」,以「安頓自己,陪伴他人」為核心理念,協助教師提升自我覺察與情緒調節的能力,進而將薩提爾模式具體應用於教學與班級經營之中。此次工作坊邀請三位長期實踐薩提爾模式的講師——賴錦慧、黃欣怡與鄭亦岑三位講師,他們不僅深耕於教育現場,更熟悉教師在第一線所面對的挑戰與需求。
三位講師從實務出發,帶領教師透過冥想體驗、三人小組對話練習與「情緒樹」活動,學習辨識情緒、接納自己,並看見情緒背後的渴望與信念。透過薩提爾著名的「冰山理論」,引導教師探索行為表現下深層的感受、觀點與期待,進而提升與學生互動的敏感度與同理心。
許多老師在活動中深受觸動,表示過去面對學生情緒、班級衝突時常感無力,透過這次學習,開始理解「情緒不是問題,而是訊息」,學會用更溫柔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行為,也看見自己內在的資源與力量。正如薩提爾女士所言:「當我愛我自己,我才能真誠地愛他人。」老師唯有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在教學現場給予學生真正的陪伴。
本次工作坊也呼應教育部推動的「社會情緒學習(SEL)」核心理念,薩提爾模式中提升自我價值、促進選擇與負責、追求一致和諧等目標,與SEL的五大能力密切呼應。課程中介紹的 ORID 焦點討論法,則提供教師具體工具,協助學生區分事實與感受、釐清想法、做出負責任的決定,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我認識與溝通表達能力。
講師賴錦慧老師也分享了實際班級案例,說明如何運用薩提爾模式中的語言轉化與對話架構,成功促進學生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改善師生溝通困境。老師們紛紛表示,這樣的實務技巧不僅讓班級更有溫度,也幫助自己在教學壓力中更有彈性與穩定感。每一位夥伴都展現了深刻的覺察力,不僅更深入地理解自己,也真誠地映照、支持著彼此。國小部學務處蕭幸青主任分享,在練習中,看見教師們一步步梳理情緒,並勇敢地分享各自的看見。這份相互陪伴的意願,創造出一個充滿信任與支持的空間,那股強大而溫暖的能量,在老師之間流動。這不僅是言語上的交流,更是心靈層次的連結。這份覺察與感動,能成為未來道路上珍貴的滋養。
在工作坊尾聲,教師們透過回顧與自我對話練習,與曾經在教學中受挫的自己對話,重新理解當時的困境與感受,從中提煉出轉化與成長的力量。參與工作坊的陳老師分享,自己曾因家庭與工作雙重壓力而感到疲憊與挫折,然而透過此次學習,她重新接納過去的自己,也學會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家人與學生,如今她以更開放、穩定的狀態走進教室,帶給孩子更多理解與支持。
當兩天的學習劃下句點,老師們帶著滿滿的感動與力量,準備迎接嶄新的學期。這場工作坊不僅是教師情緒覺察與自我安頓的契機,更是一場關於愛與轉化的教學旅程。家維老師說:「我不只是學會了薩提爾的理論,更學會了怎麼用這份覺察去面對情緒及孩子、未來在教學中會運用這樣的模式經營班級。」帶著薩提爾模式的智慧與能量,老師們將在新學期中,用更多的愛與一致性,陪伴孩子一起飛翔。
(撰文:蕭幸青 / 攝影:慈大附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