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要過境紐約被拒?學者獻策1招
[NOWnews今日新聞] 總統賴清德上任一年多,原本一度傳出,八月中將過境美國出訪中南美洲,不過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說,考量近日南部風災災後復原、與美對等關稅及區域情勢等,賴清德近期暫無海外訪問之安排。據傳是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旅美學者翁履中說,美中之間正處於關稅重談的敏感階段,而川普正需一個「安靜的舞台」,來鋪陳日後的川習會,賴清德過境案被擱置,就是川普認為此刻跟北京談判更重要,不想讓台灣搶戲。
翁履中說,川普政府要求賴清德不得過境紐約,理由並不是因為賴清德近期做了什麼特別挑釁的宣告,更不是台灣做了什麼「錯事」。真正的原因是川普與中國現在正處於關稅重談的敏感階段,他需要一個「安靜的舞台」來鋪陳10月或11月的川習會,因此不容許有太多擾動。
翁履中說,川普的政府裡,只有川普一人說了算,並不是有抗中鷹派官員就等於會力挺台灣,川普只在他認為「划算」的時候才會挺你,當你變成他的變數,他可以立刻拋下。
翁履中說,從歷史來看,川普雖然過去對台軍售金額遠高於拜登政府,但那是他「交易的結果」,不是價值理念的堅持。如今賴清德總統過境案被擱置,就是川普認為此刻談中國更重要,不想讓台灣搶戲。簡單講:這不是台灣外交努力不夠,甚至也不算是台美關係的基礎出現重大變化,而是希望達成對中交易的川普,眼裡沒有空間給台灣。
不過翁履中說,過境能否成功,從來不只是取決於華府,也取決於北京的反應。當北京認為台灣總統過境是一種威脅,就會強力反對,美國就會多想一層。換言之,賴清德若能調整兩岸關係,讓兩岸局勢穩定,讓北京「無法提出有效抗議」,美國也就沒有非要壓縮台灣空間的壓力。目前看來,美中之間的節奏回到了「控溫」模式,台灣必須要懂得,在這場局勢中,台灣還有沒有機會成為讓美國「放心安排」、中國「無法動怒」的對象,而不是夾在兩強之間被動等待命運的棋子?
顯示全部
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