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再老還是很多人買!專家示警「這3款」別碰
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不僅人老屋也老!內政部統計,全國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建物約有500萬戶,超過總體住宅存量的半數。專家認為,為了預算考量,買老屋漸成為大環境常態,但還是要考量整體投資報酬效益,有些房子真的得避而遠之。
觀察內政部最新統計,2024年第四季全國平均買賣屋齡來到29.7年,相比去年同季增加了1.9年,創下2007年以來的歷史新高紀錄。六都買賣屋齡,除了桃園市之外,其餘五都平均買賣屋齡均寫下歷史新高,其中又以台北市35.6年最老,較去年同季大增2.9年。且老屋市場交易狀況,前三名分別為台中市、台北市及台南市,交易佔比均超過6成以上,台中市30年以上老屋交易比例更高達7成,超越老宅最多的台北市。
何世昌日前在臉書「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分析,台灣都更從立法以來推動三十幾年,屋齡卻越來越老;全國住宅平均屋齡在2009年Q1是23.41年,今年Q1已來到33.23年,再次寫下新紀錄。從2009年以來,全國屋齡30年以上的老房子由202.5萬宅持續上升,到今年Q1衝高至515.2萬宅,17年來淨增三百多萬宅。其中,又以台北市的老屋比例72%最高。若觀察平均屋齡,則澎湖縣以43.26年居全台之冠。
何世昌說,買老屋並不是不行,只是考慮層面要面面俱到,若是長期自住,需留意後續裝潢、整建費用;近年營建業缺工嚴重工資上漲,尤其裝潢缺工問題嚴峻,不僅拉長工期,裝潢費用也昂貴,若裝潢費超過房屋總價20%,買老屋不見得划算。
而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繁,老舊建築遍地可見,居住安全疑慮更是多數民眾考量的主要因素。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提醒,有些人因為投資心態,選擇購買老屋邊住邊等都更,但屋況較差的房子,整修裝潢費用高,加上所耗時間和金錢等成本也未必划算,還有可能因為政策或人造等因素,改建規劃一延再延。因此買老屋最該注重屋況,考量整體投資報酬效益。尤其更不能碰海砂屋、輻射屋或有漏水問題的房子。
猜你也想看:
► 再老也要買?專家曝誘因…示警「1指標」:不見得划算
► 凍到要窒息!交屋糾紛、爛尾樓恐連環爆 學者全說了…
更多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最新消息→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