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還是「季節性動物」?基因與日照如何左右你的生理時鐘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越到冬天越懶、夏天睡得更香?別懷疑,不是你意志力不夠,而是人類本來就內建「季節模式」!密西根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即使工業時代的輪班制、燈光與手機已經嚴重干擾我們的作息,但我們的生理時鐘其實還在悄悄追蹤季節與日照長短。也就是說,我們比想像中還要「野性」一點,天生就是「季節性動物」!
這項研究追蹤了數千名醫學實習生——也就是一群每天睡眠被折騰得亂七八糟的年輕人。研究團隊用 Fitbit 等穿戴裝置監測他們的睡眠,再結合 DNA 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即便在輪班、黑白顛倒的生活中,他們的生理時鐘依然會隨著一年之中白天變長或變短而改變。
有趣的是,生理時鐘不是只有「一座鐘」。這份論文揭示,人體其實有兩組時鐘,一個專門追蹤日出、一個盯著日落,兩邊會彼此協調(或拉扯),共同決定你幾點想睡、幾點醒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對季節性變化、輪班適應特別敏感——原來基因裡藏著關鍵密碼。
助解釋「季節性情感障礙」此類疾病
這發現意義重大。第一,它重新定義了「人類節律」這個概念,證明我們的身體其實根深蒂固地依賴自然節奏。第二,這也幫助解釋像「季節性情感障礙」這類疾病,甚至對肥胖、心血管、焦慮等健康問題提供新研究方向。未來,也許只要做個基因檢測,就能預測誰更適合輪班、誰該盡量避免「熬夜打怪」!
總之,別再責怪自己冬天賴床、夏天精力旺盛,那都是幾百萬年演化給你的生理「默契」。下次被鬧鐘叫醒,不妨想想,其實你體內還住著一位懂得跟隨季節律動的「古人類」!
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數位醫學》。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Sasin Tipchai(CC BY 4.0)
圖片來源: npj Digit. Med(CC BY 4.0)
參考論文:
1、Seasonal timing and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hiftwork adaptationnpj Digit. Med
延伸閱讀:
1、冰河時期人類精通控火:壁爐設計顯示季節性與多功能用途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