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第一次當主管才更應該被關心!聯發科幫主管上課,教面談、管理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7月03日03:27 • 發布於 07月03日03:12 • 李岱君

根據《財星》(Fortune)指出,全球職場正面臨「管理者崩潰」(manager crash)危機,中階主管長期承擔上對高層、下對團隊的雙重壓力,不但得「用更少資源做更多事」,卻往往在組織內缺乏支持系統。當他們選擇離職,壓力隨之向下傳導,導致缺乏主管支持的員工離職率是一般員工的 4 倍,整體幸福感也僅剩一半。

在許多企業仍靠「頭痛醫頭」的單點式培訓應急時,聯發科技自 2019 年起就系統性啟動一項關鍵改革,為期 8 個月的「新任主管培訓計畫」,協助工程師從技術角色轉型為管理者。迄今已有超過650位主管歷經此培訓,這套做法也獲得美國人才發展協會(ATD,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肯定。對其他企業來說,在留不住主管成為常態的時代,這或許是一帖實證解方。

策略轉型催生系統化培訓,人資自己提案

聯發科推動此計畫的契機,是來自於 2019 年的組織變局與策略轉型。當時,公司正從「快速追趕者」(quick follower)轉向「技術領導者」(technology leadership),同時併購晨星半導體、引進 2500 名新員工。這 2 股動能疊加,使管理文化出現落差。

「我們過去比較重視技術與專業,但在整併後,我們更希望主管能以人為本、懂得帶人,這對很多從工程師升任主管的人來說,是截然不同的挑戰。」聯發科技全球人力資源本部副總經理吳怡萱說。

吳怡萱指出,許多從工程師晉升的主管在帶人上相對缺乏經驗,也無法自然轉化企業價值。這促使人資團隊主動提案,設計一套貼合公司發展策略的主管培訓計畫,正因為培訓方案緊扣公司成長策略,自然獲得高層全力支持,更親自參與授課。

為了設計這套培訓,人資團隊進行大量研究。訪談高階主管、外部專家、高績效部門主管等關鍵利害關係人,分析組織績效數據,發展領導職能地圖。對新任的中階主管,強調5大職能:引導改變、落實創新、培育人才、引領跨團隊合作、建立高績效團隊。同時,執行長蔡力行提出 4 大管理心態(OAIG):Open(要有開放心胸)、Aggressive(積極進取的態度)、Innovative(保持創新的心態)、Global(擁有全球性視野)。

這 4 項指標,也成為培養文化一致性的重要依據。這些職能也透過具體行為指標細化,成為公司內部衡量主管成熟度的共通語言與評估標準。

培訓8個月,新任主管帶問題互相取暖

不同於傳統的短期課程,聯發科做的是長達 8 個月的學習歷程。單點課程畢竟效果有限,所以更需要系統化設計。

整個計畫分為 4 個階段。前 2 個月進行前測評估,會讓單位主管跟受訓主管先自評分數,也了解主管現況。同時提供預備學習資料,包括管理文章與評論、管理學者與專家的線上課程,學員也在這段期間透過 Teams 組成線上社群,開始建立連結與討論。

第三個月則有 3 天 2 夜集中培訓。課程內容涵蓋績效管理(PMD)、情境領導、部署激勵等核心主題。「PMD 是當主管一個很重要的課程,」無線通訊軟體開發本部專案系統整合處副處長謝詠翔分享,「以前當 IC 更多看 Performance(績效),但當主管更重要是在做 Development(發展),因為部門的產出就是所有同仁能力的結合。」

培訓最大的特色是使用聯發科實際案例。人資團隊大量訪談不同職級的主管和同仁,把真實的管理議題寫成案例研究。這些案例包括:如何與自評過高的員工溝通績效、如何處理從同事變主管的尷尬、如何在組織重組時整合新舊團隊等。

「你都覺得好像是在你隔壁發生的 case,」謝詠翔回憶,「因為太真實了。」除了案例研討,課程還包含大量角色扮演,讓主管在安全環境中練習困難對話,例如一對一面談、告知員工績效待改善等。

為了讓受訓主管投入,人資也融入遊戲化機制,開發「管理大富翁」,將管理情境設計成遊戲,玩家會遇到各種管理難題,並使用各種管理工具,還能抽「機會」「命運」牌增加挑戰。

第六個月安排 Clinic Workshop(實務工作研討),讓主管帶著實際遇到的問題回來討論。就像看醫生,你還有什麼管理上的痛點,把議題帶回來。最後在第八個月進行後測,評估行為改變,前後測的分數對照下,都有顯著提升。

整個學習採用 70-20-10模式:70% 在職學習、20% 同儕學習、10% 正式課程,從不同的學習途徑深化主管培訓、做中學,計畫需要走到 8 個月,一方面是要讓改變有時間發酵,另一個則是讓受訓主管持續練習,推行 5 年以來,離職率已下降 2.8%。

人資搭建主管新手村,幫助主管成功

謝詠翔的轉變是最好的見證。參加培訓後,在新部門成立時,團隊一半是外部招募的新人,一半是內部調動的資深員工。運用情境領導的方法,針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團隊成員採取不同管理方式,「第一年我們最後達到的 KPI 是原本老闆設定的 2.9倍。」

最讓他受用之一的,是執行長蔡力行分享的「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把對的事情做對)」。這句話被他寫在辦公室白板上,時時提醒自己。

另一個改變是學會正向激勵。培訓時,一位同儕分享他的前主管會在周會當眾表揚表現好的同仁,「及時的正向回饋可以幫助大家很快知道原來這是好的事情。」謝詠翔現在經常在會議中停下來說:「這個想法很棒,你怎麼會想到?」不只增加同仁的表達能力,更讓團隊感受到彼此的價值。

「這個用在家裡教小孩也很有用,」謝詠翔笑說,「你跟他說哪裡做得好,會比說哪裡做不好更有效。」
從主管的角度,謝詠翔也觀察到參加培訓前後的部屬有明顯改變。「上完課之後,比較能夠用共通語言來做部門管理上的溝通。」例如討論留任風險評估時,受訓後的主管能更準確觀察員工的細微變化,不再只是表面判斷。

對人資團隊而言,設計這個課程的核心理念是「幫助主管成功,而不是單純的一堂課,上完就上完。」聯發科採用螺旋式學習設計,「前面要先學到基礎打底的動作,然後再一層一層慢慢加上來。」

從 2020 年第一梯次到現在,課程持續進化。也從台灣總部推廣到中國、印度等海外據點,「看到主管能力提升,同仁回饋正向,看到團隊的穩定,這對公司對HR對主管都是三贏。」吳怡萱說。

對其他企業而言,聯發科的經驗有 3 個啟示。第一,培訓必須連結公司策略才能獲得支持。其次,需要建立完整的評估機制,「不只是課後滿不滿意,而是前測後測看行為改變。」最後則是要「讓同儕能夠形塑學習的氛圍(例如籌組社群),而不是人資一天到晚敲邊鼓。」

8 個月很長,但對於一個要陪伴員工整個職涯的組織而言,是值得的投資。誠如蔡力行說:

「評估主管能力不是看個人能力多強,最重要是組織的整體能力強。」

核稿編輯:陳書榕

延伸閱讀

43%員工不會用AI!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被遺忘的中層主管才是轉型關鍵
好的中階主管,會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3 個問題自我檢查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SEMICON Taiwan 2025 登場!台積電與輝達都關注「矽光子概念股」一次看

科技新報
02

泰山前董事會糟了!處分全家股權、投資街口、擴建包裝水廠3決議 全遭法院判無效

太報
03

YouTuber、網紅注意!財政部出手課稅了 規範重點一次看

CTWANT
04

存款3百多萬!全押0050還是買房?網秒選:先下手

EBC 東森新聞
05

緯創(3231)、廣達(2382)、聯電(2303)...避九月魔咒,15檔個股宜「居高思危」:AI族群回檔才是買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