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海螺呼吸術 助緩解睡眠呼吸中止症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印度傳統的「吹海螺」(shankh)呼吸訓練,或可成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輔助療法。OSA 是因上呼吸道阻塞導致睡眠中呼吸反覆中斷的常見疾病,會引起打鼾、白天嗜睡,並增加高血壓、心臟病與中風風險。現行標準治療為持續正壓呼吸器(CPAP),雖有效,但許多患者難以長期使用。
印度齋浦爾 Eternal Heart Care Centre and Research Institute 團隊招募 30 名中度 OSA 患者(19 至 65 歲),隨機分為吹海螺組(16 人)與深呼吸組(14 人)。吹海螺組以傳統瑜伽方式,先深吸氣,再經緊縮的雙唇持續用力呼氣,並透過螺旋狀海螺吹出聲響,每週至少 5 天、每天 15 分鐘,連續 6 個月。研究前後皆以多導睡眠檢查與問卷評估睡眠品質與白天嗜睡程度。
助強化喉嚨與軟顎等易塌陷之上呼吸道肌肉
結果顯示,吹海螺組白天嗜睡程度平均下降 34%,每小時呼吸中止次數減少 4 至 5 次,夜間血氧濃度提升,且自評睡眠品質改善。研究推測,吹海螺時的氣流阻力與震動,有助強化喉嚨與軟顎等易塌陷的上呼吸道肌肉,並可能因海螺獨特結構產生額外的機械與聲學刺激。
首席作者夏爾馬醫師指出,吹海螺簡單、低成本,對無法適應或負擔 CPAP 的患者,提供一種無需藥物或機器的可行選擇。研究成果已刊登於《ERJ Open Research》。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圖片來源: Sharma et al(CC BY 4.0)
參考論文:
1、Efficacy of blowing shankh on moderate sleep apnea: 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ERJ Open Research
延伸閱讀:
1、台灣研究發現:高齡睡眠障礙,「呼吸不穩定」為主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