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Day週三青年日 「關稅帝君」揮刀?川普2.0全球經濟秩序與挑戰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今(13)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教授協會、台灣青年世代交流協會、台灣青年基金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以及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單位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咖啡廳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118場(「鏈結世界」系列第26場),主題:「『關稅帝君』揮刀?川普2.0後的全球經濟秩序與挑戰」。
主持人、北美台灣研究協會理事張竹芩表示,社會大眾非常關注關稅議題,但關稅種類繁多且資訊瞬息萬變,甚至有不實謠言流竄,讓人難以清晰了解其中內涵。本次活動邀請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藉由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大家一起了解關稅的實際內容和對台灣的實際影響。
台灣智庫研究員胡瀚雯表示,美國自8月1日正式實施「對等關稅」政策,旨在回應川普口中全球對美國的不平等貿易,引發各國與台灣高度關注。然而對於關稅的不了解,卻引發網路上非常多的不實謠言,包括有政治人物指稱掌握內線消息,稱台灣關稅為32%,但實際為20%;亦有謠言指台積電將遭100%關稅,而實際美方已澄清,只要在美設廠或承諾設廠即可免稅。對等關稅雖對台灣產業有衝擊,但並非外界渲染的全面崩潰,青年朋友應理性看待,並避免被恐慌言論所誤導。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分析四個不同種類的川普關稅。首先是針對國家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IEEPA),特徵是「暴力快速」,例如印度因購買俄羅斯石油,一舉遭加徵25%的懲罰性稅率。其次是針對產業的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目前尚處於調查階段,其中包括台灣關注的半導體產業,將加徵100%,據傳將對藥品產業加徵250%的關稅也屬於這類。第三是針對貿易不公平措施的貿易擴張法第301條款,被視為美中貿易戰的重要關鍵,除了2018年川普發動的一連串關稅制裁,2024年拜登也新增了晶片、船舶製造與航運物流調查。最後是今(2025)年7月剛通過的大而美法案(OBBBA),此規則源自中國跨境電商的小額包裹助長過剩產能輸出,故美國擬加徵54%的從價稅,但卻波及其餘正常營商的國家。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直言,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出口結構和產品差異化競爭都不同,單純比較日韓等國的稅率數字沒有意義,反而容易變成政治語言的炒作。對等關稅的課徵固然會對台灣廠商產生影響,但美國對中國加徵更高關稅,也能減緩中國廠商的殺價競爭;而大家關心的彰化水五金產業,主要競爭對手是越南,累計關稅高達55%,卻被很多媒體忽略。蔡明芳補充,半導體最先進技術都在台灣研發,赴外國投資可以維持廠商競爭力,也讓其他非半導體的產業有更多資源運用空間,其實是在提高台灣的經濟韌性,並非掏空台灣。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玉皙表示,任何政策都會影響國民,而國民的反應會決定政策結果,這凸顯社會溝通的重要性,政府應充分揭露資訊。國際貿易談判的慣例是快速授權談判團隊,過程中當然會不斷徵詢各產業公會代表,直到談判結果出爐——但對手川普政府的執政風格善變,可能變動到最後一刻——再向社會大眾報告,充分溝通,由國會追認談判結果。劉玉皙說,這次的關稅談判並沒有違背民主原則,黑箱談判的指控正是標準的錯假訊息。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政府如何釐清民眾的困惑」、「全球化的時代終結了嗎」、「美國的關稅目標會與外交政策衝突嗎」、「赴美投資與台灣的戰爭風險」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會持續舉辦,8月20日週三青年日主題是「台灣如何被世界看見?——外媒與全球敘事」,邀請陳俐甫(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楊黃美幸(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又如(READr資深資料記者)、李志德(前自由亞洲電台駐台記者、前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陳璽安(台灣智庫研究員)一同參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