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油茶香飄善化新住民二代齊推文化共融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台南市善化區迎來一場充滿溫度的跨文化盛宴 ——「茶文化交流活動」。這場由文化部「社造多元協力跨域共創補助」支持的活動,以茶為紐帶,緊密串聯起台灣與廣西桂林兩地的情感記憶與文化脈絡,更成為推動新住民社群融入在地、實現互助共榮的重要平台。
活動的核心力量,來自廣西桂林的三位新住民張艷君、蔣萌、唐慈燕,以及她們的女兒 —— 新住民第二代蕭依蘋(台灣大學會計系)、鄭棋云(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碩士班)、林唐瑩(政治大學會計系碩士班)。這群跨越兩代的女性,帶著家鄉的味道與記憶來到台南,以桂林經典的「打油茶」為橋梁,向當地居民展現原鄉文化的獨特魅力。
桂林打油茶是桂北地區流傳千年的傳統待客禮俗,其製作頗具講究:取新鮮茶葉、飽滿花生、香米與辛辣薑末,經熱油細炒後衝入滾水,瞬間香氣四溢。這杯茶不僅口感溫潤回甘,能暖胃提神,更承載著桂林人以茶會友、以茶傳情的生活哲學。活動現場,張艷君帶領團隊一邊示範炒茶、沖泡的精細工序,一邊講述油茶背後的家族故事與家鄉風俗,讓在場民眾聽得入神。
現場氣氛熱烈非凡,數十位居民圍繞在製作臺前,有的認真記錄製作步驟,有的舉起手機拍攝畫面,更多人在品嘗環節頻頻點頭。活動特別設置的互動式品茗環節,將桂林油茶與台灣紅茶、客家擂茶擺放在一起,民眾透過細細品味,清晰感受到不同茶品的風味差異:油茶的醇厚、紅茶的甘潤、擂茶的清爽,在味蕾上譜寫出多元文化交融的樂章。許多民眾表示,這是第一次接觸桂林油茶,不僅驚喜於其獨特風味,更對新住民的家鄉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張艷君在分享時感慨道:「茶文化不只是飲食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是連接情感的紐帶。我們透過這杯油茶,分享的不只是味道,更是深藏其後的故鄉故事與家族記憶。」蔣萌也笑著說:「在台灣生活了這麼多年,能有機會在南部向大家介紹家鄉的茶香,感覺特別幸福。茶的香氣真的很神奇,能跨越語言和距離,讓彼此的心貼得更近。」唐慈燕則興奮地提到:「好多台南朋友第一次喝就愛上了油茶的香氣和那份溫暖感,希望以後能有更多人透過這杯茶,認識美麗的桂林,也認識我們這些在台灣努力生活的新住民。」
此次善化區的茶文化交流活動,不僅讓當地民眾深入認識了桂林油茶這一獨特的文化符號,更讓台灣與桂林的文化在茶香中碰撞、交融,為兩地的文化互動注入了新的活力。據了解,「台桂二地居」團隊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持續在台灣各地開展類似的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人透過這些充滿溫度的活動,感受新住民文化的豐富內涵與蓬勃力量。
這場以茶為媒的交流活動,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它不僅讓桂林油茶的香氣飄進台灣鄉鎮,更搭建起新住民與在地社群溝通的橋梁。在品味與交流中,偏見被化解,理解被加深,多元文化的魅力得以彰顯。這樣的活動正是社會包容力的生動體現,它告訴我們,文化的碰撞從來不是對立,而是共榮。期待未來有更多此類活動,讓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滋養,共同繪就多元共融的美好畫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