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將至!全台「開鬼門」地點一次看
農曆七月初一被民間俗稱為「鬼門開」,象徵好兄弟返陽間接受供養。全台多處古廟至今仍保有傳統開鬼門科儀,不僅是信仰核心,也是地方的重要文化。不過民俗專家提醒,參與相關活動時仍應留意禁忌,避免不必要的驚擾與災厄。
2025年農曆七月初一對應國曆8月23日,通常鬼門開時間落在子時,即國曆8月22日23時正式開門。習俗上,農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為鬼門開期間,今年鬼門關則落在國曆9月21日,好兄弟將在陽間活動長達一個月。
關於「鬼門開」的由來,民俗說法認為,地府的亡魂趁天地之門開啟時返回人間接受供養。而「鬼月」的概念,專家楊登嵙指出,台灣的鬼月習俗源自清代晚期移民社會,為安撫孤魂、化解仇恨及行善積德,逐漸形成大型普渡祭祀活動。
新竹都城隍廟擁有逾270年歷史,每年鬼門開凌晨舉行「開虎門」儀式,由城隍爺主持放行好兄弟返陽間。道士手持虎牌開門,隨後進行「夯枷解厄」及普渡,民眾須注意,開門瞬間切勿站在門前通道,以免被湧出的好兄弟沖煞。
而主祀地藏王菩薩的新竹東寧宮則有「關鬼門」大典,每年農曆七月結束、八月初一地藏王誕辰當天舉行「封鬼門」儀式,象徵好兄弟返回陰間。地方流傳「城隍放、地藏收」的說法,是全台少數「好兄弟多放一天假」的地方信仰特色。
基隆老大公廟作為雞籠中元祭主壇,每年舉辦「開龕門」儀式,隨後展開放水燈遊行與主普壇普渡等祭典活動,擁有逾170年歷史的中元祭也列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吸引大批遊客與攝影愛好者。
嘉義城隍廟則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一舉行「開鬼門」儀式,活動包括全嘉輪普、古裝隊伍、藝閣花車及神將「城隍夜巡」,信眾亦可參與「夯枷解厄」祈福行動,成為百年信仰延續與觀光亮點。
民俗專家楊登嵙列出13大禁忌,提醒民眾鬼月期間應特別留意,像是不晚上出遊,以免陰氣過重;避免危險水域戲水,防水鬼作祟;不釣魚,避免殺生招好兄弟;不隨意拍肩膀或喊全名,以免「火被熄」招來好兄弟;不吹口哨,避免被誤認為呼喚亡魂;不晚上唱歌或製造聲響,防孤魂跟隨。
此外,不晚上拍照或錄影,避免攝入好兄弟;不搭末班車,尤其午夜子時陰氣最重;不靠牆行走或休息,以免陰氣附身;不食用祭祀品,避免與好兄弟爭食;不晾衣物於陽台,避免衣物招陰;不披頭散髮,防被誤認為亡魂同類;不晚上慶生,建議白天進行。民眾參與時應遵守廟方規範與祭拜禮節,才能平安度過整個農曆七月
東森新聞關心您
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