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榮泰:打詐已逐漸展現成效 公私協力全力守護民眾財產
〔記者林欣漢/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赴立法院提出「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執行成效」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卓榮泰指出,「打詐綱領2.0」從今年1月實施,檢視165打詐儀錶板案件受理及財損情形,考量各類型詐騙報案時間差,自6月起已逐漸顯現詐欺犯罪抑制成效。但詐騙集團為求不法利益,挾高科技器材與AI人工智慧科技,如病毒般不斷進化,數週便能發現新的詐騙模式。要時刻檢討各項工作成效,結合創意、科技與政府工作能量,公私協力,全力守護民眾財產,提高詐騙集團犯罪成本,使歹徒無利可圖。
卓榮泰報告指出,去年7月31日詐防條例公布施行,政府並於8月設置165打詐儀錶板逐日公布詐欺犯罪統計數據。在扣除交易糾紛、債務不履行等假性財產犯罪案件後,每月受理案件數由去年8月1萬9590件,下降至至今年7月1萬5177件,降幅22.5%。統計模型計算結果顯示,受理案件數長期以每月減少350件趨勢緩步下降。
去年8月至今年7月期間,在扣除假性財產犯罪案件後,每月財損金額由去年8月131億1047萬元,下降至今年7月81億7261萬元,降幅達37.7%。統計模型計算結果顯示,財損金額以每月減少5億元趨勢逐漸下降。
詐騙犯罪類型變化多端,就受理案件數及財損金額而言,假投資詐騙、假交友投資詐騙、網路購物詐騙、假買家騙賣家詐騙及假檢警詐騙等,占扣除假性財產犯罪案件後受理案件數59%、全體財損金額91%,是最主要的5大詐騙類型。
為防制及打擊詐騙危害,保障民眾財產安全,行政院在2022年7月核定「新世代打擊詐欺犯罪行動綱領」(打詐綱領 ),組成「打詐國家隊」透過整合各部會力量,群策群力研擬策略,維護民眾安居樂業生活環境 。
卓榮泰表示,面對資通訊發達及金融便利性衍生新型態詐欺犯罪趨勢,今年推出「打詐綱領2.0」,從策略面、法制面、組織面全面強化打詐量能,以「抑制詐欺犯罪」為宗旨,設定「強化防詐意識、減少發生數及降低財損數」為3大目標、並將金融機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電信事業、網路廣告平台、第三方支付服務、電商及網路連線遊戲業者等7個防詐關鍵產業納入公私協力,全力推行識詐、堵詐、防詐、阻詐及懲詐等5個面向及相關指標,並將「運用AI防制、深化跨境合作、監管關鍵產業、加強被害保護」作為規劃重點,新增各項具體措施,透過「上游源頭防制、下游溯源查緝、精準宣導、保護被害人」等相關具體作為,加強金融、電信及網路工具之管理機制。
策略面自堵詐及阻詐面向中,將「數位經濟產業」相關事項統合,新設「防詐」專項(數位經濟面),由數發部統籌。 法制面上結合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詐防條例)、刑事訴訟法(特殊強制處分章)、洗錢防制法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等「打詐新4法」,以落實執行各項措施。組織面部分,行政院為建立跨部會協調平台,打擊詐欺辦公室轉型為打詐指揮中心,除延續既有任務外,更擔任府院、各部會地方政府間協調、通報角色,並肩負規劃前瞻性對策 。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