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AI瀏覽器爆資安漏洞!Perplexity Comet擋不住「隱形字」提示攻擊,ChatGPT Atlas也中招?

數位時代

更新於 10月23日03:57 • 發布於 10月23日03:50

重點一:Brave 揭露 Perplexity 的 Comet 存在「截圖隱性文字」的間接提示注入漏洞(Indirect Prompt Injection)。攻擊者可藉由 OCR 抽取「看不見的文字」,並指使瀏覽器工具執行惡意操作。

重點二:Fellou 雖對隱性指令有部分抵抗力,但在「僅導覽至網站」的情境下,仍將頁面文字作為可信輸入送入 LLM,導致行為可能被網站文本接管。

重點三:Brave 主張,當前的代理式瀏覽普遍失守「信任邊界」,同源政策失效風險升高;並倡議將代理式瀏覽與一般瀏覽隔離,且需由用戶明確觸發。

主打用戶隱私的瀏覽器開發商 Brave 在最新研究中指出,AI 驅動的代理式瀏覽正面臨系統性安全挑戰。其中,Perplexity 的 Comet 被發現存在「截圖隱性文字」的間接提示注入(Indirect Prompt Injection)漏洞。

Brave 指出, 攻擊者可在網頁或圖片中以人眼不易辨識的文字(例如淡藍字搭配黃色背景)植入惡意指令。當使用者以 Comet 功能截圖並提問時,文字辨識(可能透過 OCR,光學文字辨識)會將這些不可見文字抽取,並與使用者問題一併送入大型語言模型(LLM)

而模型可能將惡意內容視為「可信命令」,進而調用瀏覽器工具執行跨域操作,例如觸及已登入的金融或個資服務。

Brave 強調,這類攻擊無需使用者同意額外摘要或授權,就能在「看似安全」的互動中被觸發,風險相當高。

Fellou導覽即被注入:可見文本被視為可信輸入

Brave 也測試另一款 AI 瀏覽器 Fellou,發現其對「隱性指令」有一定抵抗力,但架構上仍將「可見的網頁內容」視為可信輸入。只要使用者要求導覽至某網站,瀏覽器就會把該網站文字與使用者查詢一併送入 LLM。此設計導致網頁文本能覆蓋或改寫原本的使用者意圖,等於提供攻擊者在公開頁面上直接「下命令」的管道。

Brave 披露兩案的通報時間線如下:

  • Fellou 的問題於 2025 年 8 月 20 日回報,並於 2025 年 10 月 21 日公開細節。
  • Comet 的截圖注入漏洞於 2025 年 10 月 1 日發現並回報,並於 10 月 21 日公開。

Brave 表示,相關廠商均已被負責通報,並期盼盡速修補。

ChatGPT Atlas 遭指安全防護不足

另一個 Brave 尚未深入檢驗的 AI 瀏覽器,是 OpenAI 昨日首發的 ChatGPT Atlas。

針對 AI 瀏覽器的資安漏洞問題,OpenAI 資安長 Dane Stuckey 於 X 坦承,Atlas 仍未完全解決惡意提示注入(Prompt Injection)的前沿安全問題,直言「攻擊者可能在網站、電子郵件或其他來源植入惡意指令,誘使代理偏離任務、甚至擷取並外洩私人資料」。

Stuckey 強調,現行策略是以「重疊護欄」(overlapping guardrails)、紅隊測試與偵測阻擋機制,並結合新式模型訓練以獎勵模型忽略惡意指令。但他也坦承,「對手將投入大量資源讓代理中招」,因此短期內無法宣稱問題已被根治。

Stuckey 表示:「正如 21 世紀初的電腦病毒一樣,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了解負責任的使用方式,包括思考如何防範即時注入攻擊,這樣我們才能學會安全地利用這項技術。」

知名網頁開發者 Simon Willison 則直言,當前的 AI 瀏覽器在應用安全上「99% 不及格」——只要存在路徑,動機強的對手終會找到。

Willison 指出兩個結構性風險:其一,AI 不像人類同事,出了事沒有社會責任可追究,因此把「登入瀏覽器的操作權」交給代理必須格外謹慎;其二,把「何時用登入模式、哪些網站值得信任」的判斷丟給一般使用者,是不公平且容易出錯的設計。

他甚至在 GitHub 和網銀的實測中表示,根本未見所宣稱的「監看模式」啟動,對其實際防護效果抱持保留。

信任邊界崩解:Brave 倡議隔離代理式瀏覽並明確觸發

Brave 指出,當 AI 助理能代替用戶行動、且將「網頁內容」與「使用者指令」一併拼入提示時,傳統網路安全假設會失效。同源政策(Same-Origin Policy)無法約束 AI 助理的跨域行為,因為助理是以「用戶已認證身分」執行。於是網站上的自然語句甚至社群留言,都可能化為跨站指令,進入銀行、醫療、企業內網、電郵與雲端儲存等敏感領域。

Brave 認為,在缺乏對「可信輸入」與「不可信內容」嚴格分隔的前提下,整體代理式瀏覽皆屬高風險。短期建議是將代理式瀏覽與一般瀏覽隔離,且只有在使用者「明確」啟動時,才允許其開站、讀信等動作;中長期則由研究與資安團隊探索更具體且類別化的安全改進。

延伸閱讀:實測|OpenAI推出AI瀏覽器Atlas,比Comet、Dia更好用嗎?怎麼用?缺點是什麼?
AI瀏覽器Comet開放免費下載!Comet教學:6大好用功能+小技巧,快學起來

資料來源:BraveSimon WillisonOpenAI CISO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延伸閱讀

將道德判斷推給AI,恐失去人性自主權!有哪些隱性威脅?如何與AI劃清界線?
基礎工作AI化!業務、編輯、程式設計師…AI如何簡化例行文書,改造你的職業結構?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直播認割韭菜!泡泡瑪特員工:價格「確實過分」 股價蒸發近4成

三立新聞網
02

起底/日產靠台灣神秘買家續命 台灣隱形千億富豪曝光

鏡報
03

普發1萬上車0050!20年翻成14萬 讓台積電、鴻海幫你生財

三立新聞網
04

一萬元的金錢考試,你願意讓孩子交空白卷嗎?

moneybar
05

獨家/以為拿錯訃聞? 鎢鋼大王廖萬隆改姓張原因曝

三立新聞網
06

爸爸回來了!黃仁勳留台1天半行程曝 這原因沒空逛夜市:我想他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