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醫政衝突見轉機!學生將返校.住院醫談判中
南韓白色風暴,近期似乎出現轉機。因醫學院擴招政策,引發的住院醫師罷工和醫學生罷課潮,已經持續一年半,急診醫療系統近乎癱瘓。如今,隨著李在明總統上台,促成罷課醫學生宣布返校,政府與住院醫師的談判也正加快腳步,罷工醫師回歸有望。
去年2月初,南韓政府突然宣布擴招醫學生,每年增加2000人。
南韓前保健福祉部長 曹圭鴻(2024/2/6):「醫學大學擴大招募2000名,從目前的3058名增加到5058名。」
政府單方面的決定,引爆醫界怒火。醫學生集體罷課,多達91.8%的住院醫師罷工辭職,醫療現場一片混亂,急診室收治的患者被迫減半,甚至有數據指出,超過3000名患者因未能及時接受治療而死亡。
但當時,政府的處理方式不是對談讓步,而是採取強硬態度,下達復工命令,並警告如果拒絕服從將依軍法處理,導致醫界與政府衝突激化至最高點。這場白色風暴就這樣持續一年半,現在終於出現了轉機。
南韓總統 李在明(6/3):「若第二學期可行的話,政府會盡力創造復學條件,並在適當的領域妥協。」
總統李在明上台後,允許8千名因罷課被迫留級休學的醫學生復學,讓衝突火苗逐漸熄滅,醫學生們宣布全員返校。
全國醫大生緊急對策委員長 李善宇(7/12):「我們信任新政府和國會提出的醫學教育及培訓正常化,將防止這次醫政矛盾混亂再重演。」
只是部分學校的復學方案提出,只要期限內完成線上課程、補考期末考,便不會留下留級紀錄。這樣的方式引發爭議,除了被質疑教育品質下降,也有人控訴對其他學生不公平。
醫學生的問題大致解決,焦點便轉向住院醫師,能否重返職場。
南韓保健福祉部第二次長 李亨勳(7/25):「在下半年新進住院醫生招募時間即將到來的情況下,將制定出符合國民要求的住院實習回歸方案。」
住院醫師團體提出三大條件,一是要求政府成立專家主導的協商機構,審查醫改方案,二是改善住院醫的培訓環境,保障訓練流程的連續性,三則是設立討論機構,減輕發生醫療事故時的法律負擔。目前這些訴求,還有待政府點頭答應,若是順利通過,預計將迎來大批住院醫師回歸。
不過即便住院醫師陸續回歸,還有一連串問題有待解決,包括集中選擇首都圈以及熱門科別的現象依舊存在。
韓聯社TV記者:「祖國革新黨議員金善民從福利部收到的數據顯示,與今年3月相比,6月住院醫師人數增加最多的科別,依序是放射影像醫學科、骨科、泌尿醫學科、整形外科;其後才是內科、急診科、婦產科、外科與小兒科,都不及整形科的一半。」
另外,反對的輿論也是需要克服的課題。目前反對給予罷工住院醫師優待的國民請願,已超過7萬人簽署。似乎是意識到這一點,住院醫師團體時隔1年多,首次向國民道歉。
大韓住院醫師協議會緊急對策委員長 韓成尊(7/28):「我認為醫療界難辭其咎,部分醫師的不當言行讓國民擔憂,對此深表歉意。」
患者團體則回應,醫療空白的真正受害者是病患,要求醫師不再重演白色風暴。
南韓患者團體聯合會代表 安基鍾(7/28):「希望能承諾不把患者的生命,作為反對政府政策的手段,要無條件自願復工。」
對於這樣的要求,醫師團體選擇保持沉默,靜靜等待政府提出讓人滿意的回歸方案。
首爾當局是點頭還是再談談,還不得而知。在那之前,保健福祉部啟動新的醫改措施,宣布最快2028學年度起,部分醫學系新生將透過「地方醫師招生管道」錄取,畢業後必須在特定地區服務。同時,還將增設中央醫療院附屬教育機構,雙管齊下補足偏鄉地區醫療人力。
南韓保健福祉部長 鄭銀敬:「為了將國立大學醫院培育成地區核心醫院,並在培養地方所需的公共醫療人才,將給予充分的投資與補償。」
這一措施,會不會成為另一個醫官矛盾導火線,引發民眾擔憂。
醫療風暴看似迎來曙光之際,後續難題才正要開始,如何平衡病患權益、醫師訴求與國家醫療政策,將是李在明政府無法迴避的挑戰。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