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雨林遇熱浪?研究:保護區內巨藻林恢復力更強
巨藻林是海洋中的「水下雨林」,養育無數魚蝦,也能固碳、護岸。但在氣候變遷下,這片綠色海底森林正飽受熱浪與海膽「瘋狂啃食」的雙重打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團隊,近日在《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發表成果,指出海洋保護區(MPAs)雖然平時表現普通,但在海洋熱浪過後,卻能讓巨藻林比外頭「裸泳」的區域更快恢復,可說是氣候劇變下的一把安全傘。
研究利用 1984 至 2022 年的衛星資料,追蹤加州沿岸 54 個 MPA 與對照區的巨藻覆蓋率。結果顯示,2014 至 2016 年北太平洋熱浪來襲時,MPA 內的巨藻林更能「浴火重生」,尤其南加州效果明顯。研究第一作者、UCLA 博士生 Emelly Ortiz-Villa 打趣地說,當龍蝦與羊頭魚等掠食者能安心存活時,海膽就少了「無限自助餐」的機會,巨藻得以快速回彈。
吸碳效率高、能緩衝海浪
然而,並非所有保護區都能交出漂亮成績單,有些表現依舊平平。研究共同作者 Kyle Cavanaugh 教授指出,巨藻林面對單一壓力時還能撐住,但熱浪、海膽暴增與污染若一齊上場,就像三重攻擊,往往讓整片森林「一蹶不振」。這正凸顯 MPA 的價值:雖然無法阻止全球暖化,但至少能幫生態系減少一點壓力,增加翻身機會。
巨藻林對人類的意義不僅在於生態,更在於實用價值──它們吸碳效率高、能緩衝海浪,還是許多漁業資源的育嬰房。專家提醒,若要達成《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到 2030 年保護 30% 海洋的目標,MPA 的設計與管理必須更加嚴謹。
巨藻林就像海洋的「綠色肺」,而海洋保護區則是這副肺的「健身房會員卡」──平時看似沒什麼特效,但在氣候災難後,正是保命關鍵。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Ortiz-Villa(CC BY 4.0)
圖片來源: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C BY 4.0)
參考論文:
1、Marine protected areas enhance climate resilience to severe marine heatwaves for kelp forests
延伸閱讀:
1、新型潛水顯微鏡解開珊瑚微觀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