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普發現金,看盡民進黨的反覆與詭變
在藍白合力之下,立法院於七月十一日三讀通過「韌性條例」,其中包括普發現金一萬元;一個月來民進黨歷經大罷免大失敗,到底要不要落實「韌性條例」?至今搖擺不定。事實上,近年稅收連年超徵,民進黨曾力主發放現金,也曾抹紅發放現金;民進黨一再強調優先還債,但中央政府依舊債台高築。質言之,民進黨對於如何處理稅收超徵的說法,滿是反覆與詭變!
由於經濟環境變動等等因素,稅收超徵或短徵本是正常現象;但近年來的稅收超徵數字過於龐大,二0二一至二四年依次為四三二七億元、五二三七億元、三八六0億元、五二八三億元,因此年年受到矚目。即使財政學者抨擊,稅收預估數與實徵數產生如此巨大的落差,關鍵在於預估失準,財政部也允諾改善,但去年五二八三億元超徵數仍創下歷年最高紀錄,甚至達到中央政府總歲入的將近兩成,堪稱世界奇談。
所謂「官字兩個口」,民進黨果真掌控箇中機竅。財政部對於二0二一、二二年稅收超徵四千多億、五千多億元的解釋,都是經濟成長率優於預估值,以致營所稅等稅收大增;但二0二三年主計總處連續下修經濟成長率,二0二三年十一月底還調低到十四年新低水準的百分之一點四二,最後的實際數據更僅百分之一點一二,但稅收還是超徵三千八百多億元,完全印證民進黨政府將「官字兩個口」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程度。
對於如何處理超徵的稅收,這幾年來行政院、財政部的說法都包括「優先還債」。如果民進黨政府早有此意,並且付諸行動,中央政府負債或許降低不少。但是,以財政部公布的國債鐘實際數據觀察,二0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平均每人債務負擔二十四點七萬元,今年七月三十一日為二十五點五萬元,行政院還債還到哪裡去?
八月初審計部的報告也顯示,根據《公共債務法》,政府每年應編列當年稅課收入百分之五至六用於債務還本,還可依收入增加償債;但二0二二至二四年大約是百分之五點零五至六點五一,多在法定下限邊緣。所謂「優先還債」,顯然只是民進黨政府的口惠實不至兼欺世盜名吧!
再說稅收超徵用於普發現金、還?於民,即使不算疫情期間的三倍券、五倍券,二0二三年一月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就很阿莎力地裁示「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稅收」等等支出之外,每人普發現金六千元,當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說「不是政策買票」。豈知,對於此次在野黨通過普發現金一萬元,民進黨卻高喊違憲,還將大罷免大失敗歸咎於此,儼然指控在野黨「政策買票」。
甚至,普發現金一萬元,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說是「中國癱瘓台灣的第三招」、曹興誠說是「預先發給大家的喪葬費」,抹紅之說相繼出籠;莫非蘇貞昌也是配合中共「癱瘓台灣的第三招」、「預先發給大家喪葬費」?難怪前民進黨立委李文忠要說綠營某些人是「反共反到起肖」!
「韌性條例」三讀通過將近一個月,民進黨從抨擊該條例違憲,到不提違憲而說依據三讀條文編列預算;從傳出應該納入排富,到不會排富;從十月三十一日前全面入帳,到十月底前發完會窒礙難行,諸般說法讓老百姓霧裡看花、越看越花。別說老百姓看不懂,民進黨立院黨團八日舉行的黨團會議,也是砲聲隆隆,恐怕民進黨立委也看不懂民進黨政府怎麼變變變吧!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