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AI雷包橫行!史丹佛揭40%職員曾接手「無腦AI產出」:AI降本增效口號響亮,誰在收拾殘局?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9月25日00:53 • 發布於 09月24日04:10

重點一:AI生成的「Workslop」(低品質工作內容)正嚴重影響團隊合作與生產力,造成企業每年高達900萬美元(約新台幣2.72億元)損失。

重點二:調查顯示,40%美國全職員工近一個月內曾收到「Workslop」(或可稱為無腦AI輸出工作內容),平均每人每月需花近兩小時處理後續問題,導致信任與工作效率下降。

重點三:專家建議企業應建立明確AI應用規範,強調團隊對工作品質的承諾,並公開AI使用情境,以減少「Workslop」現象。

你有那種天天喊「AI降本增效」,滿臉春風、自信心爆滿,但卻時常交付「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成效的雷包同事嗎?隨著OpenAI於2022年推出ChatGPT,AI生成內容在職場迅速普及,但也帶來嚴重副作用。

根據職涯教練平台BetterUp和史丹佛大學研究,所謂的「Workslop」(低品質AI工作內容)正大幅侵蝕團隊合作與生產力。研究指出,「Workslop」指的是看似精美、實則無用,並將工作負擔轉嫁給同事的 AI 產出,甚至讓收件者產生「這真的是人寫的嗎?」的疑慮。

調查顯示,40%美國全職員工在過去一個月內曾收到「Workslop」,平均每人每月需花近兩小時處理相關後續問題,等同於每人每月承受186美元(約新台幣6,000元)的「隱形稅」。以一間擁有1萬名員工的企業為例,年損失可能高達900萬美元(約新台幣2.72億元)。

Workslop到底雷在哪?

「Workslop」現象不僅限於科技或專業服務業,幾乎橫跨所有產業。受訪者反映, AI生成的內容常見「矯情的字詞」(purple prose),亦即用冗長華麗的語句包裝空洞資訊,或出現不完整的簡報、奇怪措辭的電子郵件,最終都讓收件者需額外花時間釐清、補救,甚至重做。這不僅造成時間與精力的浪費,更嚴重損害團隊信任。

精確來說,「Workslop」的特徵是由 AI 工具生成,外觀格式良好、結構完整。但若仔細檢閱,則會發現實際內容空洞、缺乏專案所需的關鍵資訊或背景,造成接收者需要額外解讀、補充、修改甚至重做,將認知與勞動負擔轉嫁給他人。而這類內容常見於簡報、報告、摘要、程式碼等工作產出。

調查顯示,53%受訪者對收到「Workslop」感到惱怒,38%感到困惑,22%甚至覺得被冒犯。約半數員工坦言,收到這類內容後,會質疑同事的創造力、能力與可靠度,三分之一的人會向團隊或主管反映,並降低與該同事合作意願。

研究透過五個面向來衡量受訪者收到「Workslop」的看法。結果顯示,大多數人收到這種低品質工作後,對同事的評價都偏向「更差」,尤其是在「可靠度」、「可信度」和「能力」這幾個面向,負面影響最明顯。只有極少數人會因為這種工作而覺得同事「更好」。

大多數人收到「Workslop」的受訪者,會明顯質疑交付者的創造力、能力與可靠度。

簡單來說,AI生成的低品質內容不只浪費時間,還會讓同事之間的信任和合作氛圍變差。

BetterUp副總Niederhoffer指出,AI讓「草率工作」變得更容易產生,因為生成內容幾乎不需付出努力,卻將理解與修正的負擔轉嫁給他人,進一步加劇職場壓力與人際摩擦。

Niederhoffer強調,「AI確實很強大,但不能只是『複製貼上』。你讓工具把所有事情做完,卻忘了它本來是要強化你的能力,而不是取代你的人性。」

建立AI規範,提升團隊品質意識

面對「Workslop」帶來的挑戰,史丹佛大學教授Jeff Hancock指出,團隊應定期討論AI的使用方式,並針對最佳應用情境進行批判性檢視。此外,員工在使用AI協助產出內容時,應主動告知同事相關背景與目標,讓團隊能更有效補足資訊缺口。

簡單來說,企業高管們應以身作則,推動有針對性的AI應用模式,建立清晰品質標準與協作流程。雖然某些具備高度自主性與樂觀心態的「pilot型」員工,能更有效運用AI提升創造力與工作成果,而非僅用AI逃避工作。但AI仍應定位為協作工具,強化人機協作標準,最大化投資效益,避免陷入workslop惡性循環。

Niederhoffer指出,管理階層應鼓勵員工發揮主動性,並針對不同專案明確說明AI工具的使用理由、配套政策與訓練規劃。唯有如此,AI才能真正發揮輔助人類、提升工作效能的價值,而非淪為「複製貼上」的低品質產出來源。

延伸閱讀:Bolt正式登台!第一張王牌:讓利司機「5%」,能撼動Uber、台灣大車隊嗎?

Gemini是什麼?與ChatGPT差在哪?AI功能、特色、收費方案一次看

資料來源:史丹佛BetterUP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延伸閱讀

OpenAI、甲骨文、軟銀宣布在美興建5座資料中心,擴大星門計畫
微軟CEO怎麼用AI?他每天用這5個 prompt 做決策、盯專案、回顧會議重點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直播認割韭菜!泡泡瑪特員工:價格「確實過分」 股價蒸發近4成

三立新聞網
02

起底/日產靠台灣神秘買家續命 台灣隱形千億富豪曝光

鏡報
03

普發1萬上車0050!20年翻成14萬 讓台積電、鴻海幫你生財

三立新聞網
04

一萬元的金錢考試,你願意讓孩子交空白卷嗎?

moneybar
05

獨家/以為拿錯訃聞? 鎢鋼大王廖萬隆改姓張原因曝

三立新聞網
06

爸爸回來了!黃仁勳留台1天半行程曝 這原因沒空逛夜市:我想他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