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奧賽奪3金1銀 臺灣隊國際排名第2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2025年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今(16)日揭曉,臺灣代表隊從中國傳來捷報,在34個國家、111名參賽學生中,我國4名學子抱回3金1銀,以競賽總成績計算,國際排名第2,整體表現亮眼;其中,臺北市建國高中學生姚亦耕的個人排名更是名列第1。
教育部表示,第18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由中國舉辦,今年共有34國、111名學生參與,臺灣派出4名選手中,在個人賽方面,包括建中姚亦耕(個人排名第1)、臺南一中莊定祐(個人排名第4)與臺北市薇閣高中何海銘(個人排名第12)等3人,紛紛摘下金牌,而花蓮高中的包程宥(個人排名第18)則是拿下銀牌;另在野外考察,拿下1金1銀1銅。
表現最佳的姚亦耕目前就讀建中2年級,他在自述中謙虛地說,尚未受到科學啟蒙,就能躋身科學班「實屬幸運」,但之後開始追尋各種知識。他的興趣平均分布於各領域,且比起理論研究,更偏向能上手的實作,因而包羅萬象的地科成為他努力方向。
姚亦耕高2時曾因潛心於班聯會、音樂表演等活動,本以為與地科漸行漸遠,但也學到與人共事等技巧。後來參與學科能力競賽,意外斬獲好成績,因而確立了努力方向,在高2下學期開始,努力投入奧林匹亞培訓,後續的選訓營、決選營、及國手培訓,難度逐步遞增,卻絲毫不減他吸收知識的速率以及熱情。
同樣獲得金牌的莊定祐,對音樂、語文、科學都有深厚的興趣,從小就將圖書館當成「尋寶秘境」,對文字、語句音調之美有著強烈著迷,支撐他鑽研朗讀技巧。
莊定祐對地球上的各種自然現象感到驚奇,自認是「愛山海」的學生,到了國中認識到這些都是屬於地球科學的範疇,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步步潛入更深層的知識海洋。
教育部表示,獲得國際地科奧賽金、銀、銅牌,分別可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及5萬元獎學金,並可保送大學本學系(地科相關)或推薦入大學各學系。我國從2007年起選派選手參與國際地科奧賽,歷年都獲得不錯的成績,最近5年的國際排名都維持在前4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