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推穩定藥品供應4大策略 經濟部460億元投入支持措施
記者吳典叡/專題報導
因應美國藥品關稅衝擊全球藥價,衛福部擬定四大策略穩定藥品供應,除了監測必要藥品的缺藥情形,也增加藥品儲存量,同時適時調整藥價,更鼓勵國內藥廠生產學名藥及生物相似藥;經濟部則預計以460億元,投入「輔導業界發展高技術原料藥」等4項支持措施,使得關稅衝擊降到最低。
穩定藥品供應四大策略包括「隨時監測必要藥品的缺藥情形」、「增加藥品儲存量,衛福部已要求擁有國外藥品許可證的藥廠,製劑藥品備妥3個月、原料藥6個月」、「適時調整藥價確保藥價合理」、「鼓勵國內藥廠生產學名藥及生物相似藥,提供核價優惠、三年不調價等誘因」,強化在地生產能力。
其中,食藥署已建置藥品短缺處理機制,當發現有供應風險時,將即刻啟動評估程序,包括協調國內廠商增產、啟動專案進口機制或尋找替代品。針對產自美國的藥品,也已完成全面盤點,要求各藥品許可證持有者回報供應現況,並提升國內庫存。特別是罕見疾病用藥、癌症用藥與生物製劑等醫療核心品項,均列為重點追蹤對象,採取前置儲備與滾動監控。
在藥價方面,健保署表示,若因全球供應鏈變化導致生產成本顯著上升,藥廠可依據《健保藥物給付與支付標準》規定,主動提出藥價調整建議。目前已先行盤點可能受波及藥品清單,設立審查窗口,協助業者維持價格合理與供應穩定,確保民眾用藥不受價格驟變影響。
若著眼長期韌性來說,須推動本地製藥與原料備援。食藥署呼籲藥廠降低對單一原料來源的依賴,強化多元採購與備料能力,並以專案輔導與加速審查方式,協助廠商快速取得藥品許可證。此外,政府也將積極推動學名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的使用,提高其市場占比,並支持新藥於國內設廠與量產,以建立完整製藥自主體系,提升長期供應安全性。
至於經濟部因應措施,統計顯示,2024年臺灣製劑出口美國達3.06億美元,占製劑出口總額37.5%;原料藥出口0.17億美元,占9.9%,美國均為主要市場。為因應關稅衝擊,行政院已啟動930億元「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其中,經濟部預計投入460億元,提供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3大面向共4項支持措施,協助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業者,包括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加碼、協助企業研發轉型及爭取海外訂單。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