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RSV是什麼?呼吸道融合病毒多久會好?症狀、高風險族群解說

Hello醫師

發布於 1天前 • 文:Shane Chen|資料查核:賴建翰醫師

在台灣,每年約有1,000個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高達9成為2歲以下的嬰幼兒。究竟什麼是RSV?與呼吸道融合病毒有何關聯?《Hello醫師》帶您一起RSV的症狀、高風險族群及預防5重點。

RSV是什麼?呼吸道融合病毒介紹

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RSV),屬於單股RNA病毒,主要透過飛沫或近距離的接觸傳染,會造成呼吸道感染,為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

RSV症狀有哪些?呼吸道融合病毒症狀解說

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典型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包括:

  • 咳嗽
  • 鼻塞、流鼻水
  • 發燒:通常在初期出現

嬰兒感染後,通常還會出現以下症狀:

  • 煩躁不安:經常哭鬧或睡不好。
  • 食慾下降:對食物失去興趣。
  • 活動力減少:容易累,休息或睡眠時間變長。
  • 呼吸困難:例如呼吸比平常更急促。
  • 哮喘:屬於較嚴重的症狀,在嬰幼兒身上特別常見。
  • 中耳炎:為併發症的一種。

成人或年長者感染RSV後,若症狀惡化,可能會導致氣喘、急性細支氣管炎,或甚至演變為肺炎。

呼吸道融合病毒大人症狀較輕微,但仍須注意

大人或年紀較長的孩子感染RSV後,症狀一般較輕微,像普通感冒一樣,只須多休息、多喝水,維持飲食均衡,如果特別感覺不舒服,到醫院看診吃藥後,通常症狀就會逐漸緩解。

然而,如果是年長者、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後通常有較高機率惡化,併發急性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因此一旦症狀惡化、高燒不退,請務必立即就醫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多久會好?

一般而言,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約須2週時間才會完全痊癒。

RSV病毒感染7大高風險群

以下族群除了須嚴加預防RSV病毒入侵外,一旦感染病毒,也務必盡速就醫,仔細觀察病情變化。

  • 未滿6個月的嬰兒
  • 早產兒
  • 有先天性心臟病或肺病的嬰幼兒
  • 免疫系統較弱的孩童,如接受化療或器官移植的孩童
  • 年長者
  • 氣喘、鬱血性心臟衰竭或慢性阻塞性肺病之患者
  • 免疫力低下患者,如白血病、愛滋病或HIV帶原者

RSV感染原因?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傳染途徑

呼吸道融合病毒屬於易傳播且具高感染性的呼吸道病毒,只要病患咳嗽或打噴嚏,病毒就可能經由眼睛、鼻子或嘴巴等處進入身體。

此外,病毒也能在物品表面上存活數小時之久,因此接觸任何受污染物品後,再摸眼、口、鼻等部位,也容易感染病毒。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如何診斷?

醫師會透過理學檢查、症狀表現,判斷是否罹患呼吸道融合病毒,並視病況搭配以下檢查,以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

  • 無痛皮膚監測(又稱脈膊血氧感測):檢查血流中的氧氣濃度是否低於正常值。
  • 血液測試:檢查白血球數目或確認是否有病毒、細菌或其他有機體存在。
  • 胸部X光:檢查是否罹患肺炎。
  • 實驗室檢查:檢查由鼻子取得的呼吸道分泌物,確認是否有病毒存在。

RSV預防5重點

  • 勤洗手、戴口罩
  • 頻繁清潔和消毒物品表面,包括嬰幼兒的玩具
  • 避免與任何有感冒或流感症狀的人密切接觸,或共用餐具
  • 若成人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配戴口罩,並避免與寶寶有太多密切接觸
  •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延伸閱讀:2歲以下很危險!RSV病毒的症狀與治療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新北驚現首例本土登革熱!汐止6旬婦「沒出國都在家」 感染源不明

CTWANT
03

普發1萬「務必留意這2事」否則可能變成0元! 登記、代領、領現方式一次看懂

常春月刊
04

很多人中!「1習慣」像身體狂吃糖 害焦慮、失眠、大腦過勞

三立新聞網
05

早上總是昏昏沉沉 營養師:恐是早餐吃錯了!需掌握4點讓血糖穩定

聯合新聞網
06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