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成本推升,美國7月躉售通膨加速,PPI月增0.9%創三年最大漲幅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美國7月份躉售通膨加速,幅度創三年來最大,暗示企業正在轉嫁與關稅相關的進口成本的攀升。美國勞工統計局週四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7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較上月增長0.9%,為2022年6月消費者通膨觸頂以來的最大升幅。與去年同期相較,7月份PPI上升3.3%。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月增0.2%、年增2.5%。
7月份服務業成本上升1.1%,為2022年3月以來的最大漲幅。在服務業中,躉售商和零售商的利潤率躍升2%,其中機械和設備躉售業領漲。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內的商品價格上漲0.4%。
Nationwide資深經濟專家Ben Ayer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儘管到目前為止,企業承擔了關稅成本上漲的大部分負擔,但進口商品成本的上升正日益壓縮利潤率。預計,未來幾個月關稅成本將更顯著地傳導至消費者價格,通膨率在2025年下半年可能溫和上升。
這份報告顯示,儘管今年上半年需求有所放緩,但企業仍在調整商品和服務定價,以協助抵消美國關稅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企業在多大程度上將關稅負擔轉嫁給消費者,將成為決定利率走向的關鍵。儘管聯準會官員普遍預計,進口關稅將在今年下半年推高通膨,但他們對影響將是短暫的還是持久的存在分歧。
鑒於本週稍早時的消費者價格數據表明7月份通膨傳導較為溫和,且勞動力市場已開始放緩,市場普遍預計聯準會官員將在下月會議上降息。然而,躉售通膨數據的堅挺可能令一些決策者擔心通膨重回。
高頻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專家Carl Weinberg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政策制定者仍需解決的問題是,這些價格上漲中有多少被躉售商、零售商和經銷商吸收。這份報告有力地支持了聯準會在政策調整上的觀望態度。
經濟專家密切關注PPI報告,因為其中部分指標被用於計算聯準會青睞的通膨指標,也就是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儘管醫療健保類價格表現疲軟,但航空客運服務和投資組合管理費用大幅上漲。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食品價格占最終商品成本漲幅的40%,主要受蔬菜價格上漲推動。剔除食品、能源和貿易服務後,波動性較小的PPI指標較上月的漲幅也創2022年以來的最大。
下載「財訊快報App」最即時最專業最深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