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壓力爆表?用15分鐘「擔憂時間」擺脫焦慮重拾安全感!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我們想讓你知道】 近七成民眾因財務不確定感到焦慮與憂鬱,專家建議透過「擔憂時間」練習,將財務壓力分門別類並採取行動,逐步提升情緒與金錢管理能力,減少衝動消費並建立健康的理財觀。 撰文:法蘭瓷 近七成民眾財務焦慮 專家建議安排「擔憂時間」 你是否對自己/家庭的財務未來感到不安?其實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狀況。根據西北互助人壽保險公司(Northwestern Mutual) 最近的一項調查,近七成(69%)的民眾表示,財務不確定性導致他們感到焦慮和憂鬱。所幸治療師建議,只要每週堅持15分鐘的習慣,就能夠更好地管理財務。 堪薩斯州立大學金融治療師梅根·麥考伊教授表示,財務焦慮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通常源於一個人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無論是對未來的自己、對同齡人,還是與同齡人相比,尤其是在與金錢有關的時候。 麥考伊教授表示,與其試圖逃避這些情緒,也不要讓焦慮感來妨礙到你想要完成的其他事情,因此,不如留出時間來面對它們。「一個出乎意料有效的策略是每天或每周安排一段『擔憂時間』(worry time),用15到20分鐘的時間來專心處理財務問題。」麥考伊教教授建議。 首先,寫下所有讓自己感到焦慮的事。這可以包括所有方面,從具體的、基於數字的擔憂(例如:如果我的孩子想上私立大學,我不確定是否能負擔得起),到對於生活方式的焦慮(例如:IG動態裡每個朋友都比我更常度假,過得更愉快)。
分清可控與不可控 將擔憂轉為行動與接受
接著,將這些事項分成兩份清單:一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一份是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麥考伊教授表示,這個過程有助於將模糊而持續的擔憂轉化為兩種:行動和接受。她說:「這不是要你忽視你的恐懼,而是要學習如何有意識地管理它們。」 對於可以控制的事情,只要專注地採取微小但漸進的步驟來實現自己想要的改變,例如定期定額地自動存款至某個專款預算。這能讓人感覺井井有條,並在情感上並且有助於減少衝動消費的誘惑,因為這些錢都已經有了目標用途。 對於無法控制的因素(例如股市的未來、美國貿易政策和稅率、收入等),請給自己一點空間。麥考伊教授建議退一步,並且試著根據自己的喜好重新定義所謂的「成功」。這樣的重新詮釋能減輕壓力,並帶來一種更踏實,也更有同理心的財務健康觀。 Reference: This 15-minute weekly habit can help you get better with money, therapist says—here’s how 本文由草根影響力新視野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Janice Gao;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