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怡君念完法律救援雛妓 任檢察官成辦案利器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8日電)大學主修法律的黃怡君剛踏入社會時進入婦援會投入雛妓救援。在「跟黑道搶孩子」年代曾說服販賣孩子父母不要賣掉孩子,這些經歷成為她後來擔任檢察官偵辦人口販運的「武器」。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今天舉辦「114年度兒少性剝削防制立法30週年特展開幕暨頒獎典禮」,並表揚15名兒少性剝削防制有功人士,台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檢察官黃怡君就在其中。
說起參與兒少性剝削防制過程,黃怡君坦言自己雖然念法律,但是剛畢業的時候,覺得司法官工作太沉重,自己還太年輕、無法承受,剛好看到婦女救援基金會的社工職缺,因此決定「試試看」。
「做了才知道,我們都是很好命的人」,黃怡君說,當時在私娼寮裡的孩子,很多月經都還沒來,因此會被施打賀爾蒙,導致身高長不高、胸部特別大;而且生活圈更被侷限於私娼寮裡僅1.5坪大的木板房中,人生的吃喝拉撒病,都不能離開小小的風化區。
為了接觸這些孩子,黃怡君回憶,會利用聖誕節,假裝去傳福音,把求救電話印在福音單上。她也曾把個案的關係化成家族圖,找到販賣孩子的父母,即使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可以撐腰,仍透過多次拜訪家庭,成功說服在孩子國小畢業後交給婦援會,不要賣去私娼寮。
「一開始都要跟黑道搶孩子」,黃怡君說,當時從私娼寮救出來的孩子,其實沒有安置的法律依據;如果交給警察,警察就會把孩子交回給父母,但私娼寮的老鴇,馬上又會再把孩子帶回去。幸好後來隨著「少年福利法」修法、「兒少性交易防制條例」訂定,開始有越來越多法律可以幫助這些孩子。
黃怡君說,在婦援會工作的這3年,其實是後來作為檢察官辦性交易、性侵害和人口買賣案件的重要武器。不只讓她更能同理被害人,也因著能講出只有內行才知道的「術語」,讓她獲得這些孩子的信任;她甚至曾在辦案過程中遇到婦援會曾經救援的個案,因著這層關係讓她更容易突破,最終成功破獲人口販賣集團。
「法律其實是越訂越重,但問題是我們怎麼預防」,黃怡君說,兒少性剝削從曾經的雛妓演變成如今的性影像,站在檢察官的立場,會覺得這些一定要靠教育宣導防治,「因為等到動用法律,災害已經造成了」,只有靠教育宣導,才能從根本防制。(編輯:方沛清)1140808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