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阿里巴巴上季營收遜色但淨利驚喜 雲端AI業務成亮點
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周五 (29 日) 公布 2026 會計年度第一季 (截至 6 月底) 財報,雖然該季淨利大幅超過市場預期,但營收仍低於市場預期,反映中國消費需求低迷與價格戰競爭激烈。不過,公司雲端與人工智慧 (AI) 相關業務表現亮眼,成為撐起成績的主要動能。
雲端 AI 業務成長超預期
根據財報,阿里巴巴第一季營收報人民幣 2476.5 億元 (約 346 億美元),年增 2%,但仍低於 LSEG 與 FactSet 預估的人民幣 2,529 億元。雲端部門表現突出,營收年增 26% 至人民幣 334 億元(約 46.7 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人民幣 314 億元,並優於前一季 18% 的增幅。
執行長吳泳銘指出,AI 相關產品收入已成為外部客戶的重要來源。《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阿里巴巴也正研發新型多功能 AI 晶片,以應對美國限制輝達 (NVDA-US) 對中銷售高階晶片的挑戰。雖然專家認為中國仍難與輝達最先進晶片匹敵,但華為、百度與阿里巴巴等業者正加速推出替代方案。
阿里巴巴同時持續優化自家生成式 AI 模型,近期推出影片生成工具與多項升級,力求在中國 AI 競爭中保持領先。
淨利大增受惠投資收益 國際業務穩步成長
阿里巴巴第一季淨利報 59 億美元,遠優於市場預期的 37 億美元,年增 76%。公司解釋,這主要來自股權投資收益與出售土耳其電商 Trendyol 的獲利,但部分被營運成本上升抵銷。營業收入年減 3%,調整後 EBITA 則下滑 14%。
此外,阿里巴巴持續加碼國際業務,第一季國際部門營收年增 20% 至人民幣 65 億元(約 9 億美元),並宣布以約 3.5 億美元回購物流子公司菜鳥部分股份,展現對國際與物流布局的長期信心。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累計上漲逾 40%,表現優於中國大盤 MSCI China 指數的 28% 漲幅。財報公布後,其美國掛牌 ADR 周五盤前一度上漲近 4%,報 124.27 美元。
電商與外送陷入補貼戰
儘管雲端業務強勁,阿里巴巴的中國電商業務仍承受壓力。該部門 (涵蓋淘寶、天貓、即時零售、外送平台餓了麼與旅遊平台飛豬) 第一季營收年增 10% 至 196 億美元,但利潤下滑 21% 至 54 億美元。
在中國消費信心受房市危機與薪資成長乏力打擊下,消費者支出趨於保守,各平台紛紛透過折扣與補貼刺激需求,導致價格戰加劇。阿里巴巴與京東 (JD-US)(09618-HK)、美團(03690-HK) 之間的即時零售與外送補貼戰正侵蝕獲利,美團淨利大跌近九成,京東本季獲利亦腰斬。知情人士指出,阿里巴巴在即時零售領域投入的高額成本,已部分抵銷雲端與 AI 帶來的正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