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民進黨執政5大危機!黃暐瀚:「不是多數就贏」絕不能再出現
陳定瑜/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民進黨分別在2000年、2016年贏得總統大選,媒體人黃暐瀚表示,這兩次勝選成功因素可分為「民主」、「進步」、「抗中」、「親美」、「文宣」五點;但現在過去的「優勢」,今日卻反成「弱點」,這也是2028民進黨的執政危機。
黃暐瀚今日在臉書發文分析民進黨過去兩次執政的成功因素,與現在的對比:
1.民主:
早年國民黨威權專制,黨外代表「民主價值」。如今大罷免被多數選民認為是「選輸翻桌」,沒有民主素養。反罷才是「民主」,民進黨被視為正在「破壞民主」。
2、進步:
民進黨堅持的進步價值很多(清廉勤政愛鄉土、居住正義、兩性平權等),其中一項「反核」,卻遭遇世界趨勢的挑戰,當世界各國都使用核電,連日本都恢復核電的時候,「堅持不用核」在今天的台灣,無法被認為是「進步價值」。
3、抗中:
可能大罷免無關兩岸議題,又或是台灣多數民意已轉向不想抗中。
4、親美:
因為抗中,所以過去一向親美,但川普上台後對台關稅、台積電赴美、賴清德過境紐約被拒等事,都讓台灣民眾感覺不到美國的善意。
5、文宣:
一個「萊爾總統」的諷刺影片,打得民進黨無力反駁。網路諷刺最多的「不是票多就贏」、「核三公投不能決定」等迷因哏,其實都與賴總統的說法有落差(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核安問題,不是公投能解決),但民進黨卻無力論述,無法反駁。不適應網路世代媒體傳播的民進黨,只能被藍白壓著打。
黃暐瀚表示,2028的總統選舉,將是民進黨「連續第四次」(2016、2020、2024、2028)爭取執政,當得太久,民眾會膩,先天已經不利,再加上「民主、進步、抗中、親美、文宣」眼下全輸,除了期待「親美、抗中」在遇到總統大選時,民眾會有不同選擇之外,「民主、進步、文宣」三項明顯落後,得有明確扭轉之策。
黃暐瀚舉例,如果核三公投通過,就該順應民意啟動運轉程序,重建民眾對「民主」(多數贏)、「進步」(包容多元)的信心;「不是多數就贏」類似的談話,絕不能再出現,否則2028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