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徵75億被敲碗普發現金 中市稱歷年短絀挨批「雞同鴨講」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台中市去年稅收超徵75億,有台中市議員提案及民眾敲碗普發現金,財政局急澄清,台中市歷年累計短絀仍達211億元。市議員陳雅惠怒批,去年稅收超徵75億餘、達8.71%是事實,市府卻「雞同鴨講」,拿「歷年累計短絀」來混淆視聽,企圖模糊焦點,更規避「還稅於民」的公共討論並卸責;財政局長游麗玲則強調,稅課收入僅是市府8大收入之一,其餘收入有短差,去年整體實際賸餘42億元,但縣市合併以來累計短絀是事實,市府未來包括捷運建設多,須「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
陳雅惠指出,台中市去年度總決算稅課收入原編列預算數為870億737萬9000元,最終決算數達945億8679萬4530元,確實超徵75億7941萬5530元,增幅高達8.71%;這是審計單位揭示的事實,沒有任何模糊空間,財政局卻以「歷年累計短絀211億元」回應「單一年度稅課超收75億元」的質疑,根本是雞同鴨講。
陳雅惠說,「歷年累計短絀」是長期財政收支缺口的整體數字,與113年度單年度稅課超收的性質完全不同,稅課收入單年度超收,依法完全可以成為市府財源調度、挹注公共建設,甚至研議「回饋市民」的依據;去年除稅課收入超徵75億外,罰款收入更大幅超收15億餘元,連規費收入也比預算多出近8億元,市府刻意以「累計短絀」迴避,既規避了「還稅於民」的公共討論,也轉移焦點、更形同卸責。
陳雅惠促市府別再玩數字遊戲,針對超收75億的事實,清楚提出錢要怎麼用,評估減稅、補助或其他方式回饋市民,讓市民有感。
游麗玲則表示,稅課收入僅是台中8大收入項目之一,雖有賸餘,但在平均地權基金收入卻短差104億,不能僅就單一收入賸餘來考量;去年決算整體加減後賸餘42億,但市長盧秀燕上任2019年到去年,各年度有賸餘也有短差,6年來整體仍有9億短絀,台中市自縣市合併以來累計短絀確實211億,缺口未補,台中市還有舉債800餘億,未來各式建設如捷運預算均是數百億起計,市府須嚴守財政紀律,「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