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150歲不是夢?矽谷富豪砸1500億押注長壽科技,用細胞重組打造「不老身體」,與衰老和死亡賽跑!
當習近平和普京在閱兵式上大談「長生不老」,引發各界熱議,但想追求永生夢的又豈止手握權柄的政治家!《華爾街日報》9月9日報導,過去25年,全球超級富豪已在「長壽產業」投入逾新台幣1500億元,讓原本冷門的抗老研究一躍成為投資新寵。尤其矽谷富商也為「活到150歲」的夢想砸下真金白銀,由OpenAI執行長山姆・阿特曼、「矽谷創投天王」彼得・蒂爾等人領軍,億萬富豪紛紛成立公司、資助實驗室,目標直指逆轉細胞老化、研發延壽藥物,甚至打造「不老身體」。這場豪賭背後,藏著他們對衰老與死亡的深切恐懼。
億萬富豪押注「延壽夢」
想活到150歲,你會願意花多少錢?《華爾街日報》9月9日報導,過去25年,全球超級富豪已在「長壽產業」砸下超過5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500億元。這股金流讓原本只有學界關注的抗老研究,瞬間變成投資圈的新寵,帶動整個產業快速膨脹。
長壽相關的新創與非營利機構已形成一張龐大的網絡,光是公司就超過200家,背後投資人接近1000名,這些公司在過去25年間合計募資超過125億美元。除了矽谷科技巨頭和億萬富豪之外,還能看到科學家、演員、甚至社群網紅的身影,大家都想卡位分一杯羹。
原本抗老科技只是小眾的實驗室研究,如今被推到了文化主流舞台。大批資金湧入後,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募資金額屢屢刷新。數字也很驚人:過去十年,長壽領域的平均募資規模成長超過兩成,光是今年已逼近4300萬美元。
而這股熱潮也逐漸形成清晰的產業發展方向,《華爾街日報》統計,長壽公司大致分成三類:第一是要逆轉或改變衰老過程,第二是專攻研發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藥物,第三則是賣各種號稱能改善健康、延年益壽的產品或服務。
誰在下重注?矽谷巨頭的「回春賭局」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這場延壽競賽裡,PayPal創辦人、「矽谷創投天王」彼得・蒂爾(Peter Thiel)的名字幾乎無處不在。他長年追逐抗老夢想,光是投資的公司就超過十家,累計資金逾7億美元,有些來自他的創投基金,有些則透過他支持的非營利基金會。
彼得・蒂爾的門生、OpenAI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也不甘示弱,直接把1.8億美元砸進Retro Biosciences,這家公司正在研發讓細胞再生與重新編程的藥物。Retro的執行長喬・貝茨-拉克魯瓦(Joe Betts-LaCroix),早年就曾在蒂爾資助的Halcyon Molecular待過,長壽人脈圈早就成形。
Ever wondered what it takes to defy aging?@ashleevance takes you inside our lab in the latest episode of Core Memory.
Hear from our CEO@bettslacroix and the scientists driving Retro's mission to add 10 years to healthy human lifespan.https://t.co/e4rCP5PesM— Retro Biosciences (@RetroBio_)April 10, 2025
蒂爾還資助了由Coinbase執行長布萊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創立的NewLimit,該公司專攻細胞逆齡技術,光是從富豪投資人那裡就吸引超過2億美元,投資人包括Google前CEO、Palantir和Sun Microsystems公司的創辦人等至少九位億萬富豪。
Palantir創辦人朗斯代爾(Joe Lonsdale)旗下的8VC公司則投資了Altos Labs。這家公司在2022年成立,開發細胞再生技術,短短時間內就募得高達30億美元,是目前已知融資規模最大的長壽企業。
開發代謝疾病新型療法的BioAge Labs先後募資5.59億美元;專注於居家健康檢測與個人化營養建議Viome Life Sciences,吸引了Salesforce聯合創辦人、科斯拉基金的投資;AI藥物公司Insilico Medicine也成功募得超過5億美元,用來開發針對老化疾病的療法。
這股投資熱潮擴散到了娛樂圈和政界,專做檢測與生活方式建議的Function Health,吸引了凱文・哈特(Kevin Hart)與麥特・戴蒙(Matt Damon)等明星的投資,川普提名的公共衛生局局長人凱西・米恩斯(Casey Means)也來參一腳。
不過,也有人在這場豪賭中栽了跟斗。成立於2013年的Unity Biotechnology,雖然募得3.55億美元,用於開發針對衰老相關細胞的藥物,但始終未能推出成功產品,最後在今年6月宣布解散並從那斯達克退市。
讓衰老變成一種選擇
對許多億萬富翁來說,砸錢投資長壽科技,其實是想逃避死亡鐘聲的敲打。《華爾街日報》報導,Viome Life Sciences創辦人納文・賈恩(Naveen Jain)就有過切身之痛——父親因胰腺癌過世,讓他徹底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於是,他豪擲3,000萬美元為公司注資,還把Salesforce和Khosla Ventures公司都拉進來。Viome如今已募得超過2.3億美元,主打居家檢測與個人化營養。賈恩發出豪言壯志:「我想讓是否衰老變成一種選擇!」
莫德納(Moderna)執行長史蒂芬・班塞爾(Stéphane Bancel)選擇把自己當實驗對象。他親身嘗試哈佛科學家瓦爾特・隆戈(Valter Longo)設計的斷食飲食法,感受到效果後,乾脆領投隆戈的公司L-Nutra,一口氣砸下4,700萬美元。在他眼中,這正是與時間正面對決的方式。
矽谷創投教父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則像個到處撒網的豪賭客,抗老科技的每個方面都要押注一把。接受訪問時,他語出驚人:「70歲的人應該要感覺像40歲!」這種豪語聽來誇張,卻也點出許多富豪的心聲——在這場與死亡和衰老的賽跑中,錢可以解決的事,就別交給時間。
細胞再生、飲食實驗,富豪的「逆齡術」
《華爾街日報》指出,細胞重編程與再生療法是矽谷目前最炙手可熱的領域,光是Altos、Retro、Juvenescence等公司,加上其他80多家新創,就已經吸走將近50億美元資金。Retro甚至還打算再募10億美元,讓「變年輕」這件事聽起來不再只是科幻電影的橋段。
另一個熱門賽道則是治療與老化相關的疾病。BioAge Labs領頭,背後有近60家生物技術公司今季,籌得的金額同樣逼近50億美元。如果嫌這些藥物還要等太久,市場上也有「立刻能用」的方案:健康追蹤器、保健補充劑到各種抗老化妝品,吸金力同樣驚人,已經募到26億美元。
推動這股風潮的,還有一群自帶話題的名人。彼得・阿蒂亞(Peter Attia)靠一本長壽暢銷書和Podcast爆紅,接著與矽谷創業家約翰・赫林(John Hering)合夥,開設高端診所Biograph,替金字塔頂端的客戶規劃延壽藍圖。哈佛教授大衛・辛克萊爾(David Sinclair)則成了富豪口中的「青春導師」,他的基因實驗室經常坐滿對抗老化有興趣的投資人,甚至有人乾脆掏錢贊助研究。(推薦閱讀)美國有錢人的老年生活怎麼過?一趟「長壽之旅」要價7萬美元,猛男阿公靠銀髮經濟賺翻天
布萊恩・約翰遜(Bryan Johnson)則把自己當成「小白鼠」。他靠矽谷發家後,每年砸下100萬美元進行全身監控與飲食實驗,還因此登上Netflix紀錄片。XPrize創辦人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則把這股熱潮搬上國際舞台,推出「XPrize Healthspan」競賽,開出1.01億美元獎金,要全世界科學家一起挑戰逆轉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