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最新研究:吃草莓3個月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前期!不吃藥降血糖4招

健康2.0

更新於 10月08日11:01 • 發布於 10月08日16:00

吃草莓竟然有降血糖功能!今年4月發表在《The Journal of Nutrition》期刊的研究顯示,每天吃32克冷凍乾燥草莓連續12周,可顯著改善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控制、降低發炎反應。營養師表示,台灣草莓產量少,可以改用芭樂、木瓜、鳳梨、蘋果替代,吃對方法一樣有降血糖效果。

內華達研究吃冷凍草莓的好處

這項研究來自內華達大學,共納入25位糖尿病前期成年人。總研究期28周,介入組每天攝取32克冷凍乾燥草莓,相當於2.5份新鮮草莓、對照組則是正常飲食且不吃草莓,兩組均定期檢測血糖、血脂、發炎指標與身體組成變化。

連吃12周可降血糖和胰島素阻抗

結果顯示,吃草莓組的空腹血糖減少8.9mg/dL、血清胰島素降低6.9μIU/mL、胰島素阻抗(HOMA-IR)下降2.3、糖化血紅素(HbA1c)下降0.2%。此外,總膽固醇下降7.0mg/dL、體重平均減少3.4磅、腰圍平均減少0.4英吋。

植物多酚抗氧化 提高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

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草莓富含植物多酚,包括花青素和鞣花酸,可以活化胰島素受體的磷酸化作用,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也有抗氧化效果,能減緩慢性發炎反應,進而減少胰島素阻抗、改善血糖調控。

研究恐不夠客觀

營養師陳琇雯表示,草莓的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C和花青素、鞣花酸。而鞣花酸可抗氧化,經常做為面膜成分,可幫助皮膚對抗紫外線的氧化傷害。連續吃12周草莓,可能加強身體抗氧化功能,提升清除自由基能力,讓代謝細胞活化,進而造成吃草莓組別的變化。不過,研究並沒有提到對照組的飲食,如果是吃葡萄、芒果等高GI水果,當然就會對血糖造成影響,因此不夠客觀。

不建議長期只吃一種水果

她指出,站在營養師角度,不建議長期只吃一種水果,雖然草莓本身是低GI水果,不易刺激血糖反映,但台灣不是草莓盛產國家,而且草莓的農藥也多,並不建議採用連續吃草莓或冷凍草莓乾來降血糖。

不吃藥降血糖4大處方

陳琇雯表示,糖尿病前期或代謝症候群,想要不用藥改善血糖,第一就是減輕5~10%體重,可下降發炎反應;第二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可阻礙血糖吸收;第三是飲食減少脂肪攝取;第四則是增加活動量。這4大處方就是不吃藥降血糖的妙方。

吃對低GI水果可控糖 建議芭樂、鳳梨、木瓜、蘋果

依照這樣的原則,會鼓勵選擇多種當季水果、多元攝取,吃合理的分量而不是當成正餐,只要低GI、高酸度、熟成度低的水果,都可以跟草莓一樣,達到控糖效果。她舉例,夏天的芭樂、鳳梨、木瓜和全年都有的蘋果,都是很好的選擇。鳳梨有酵素,胃酸分泌不足、容易胃悶的老人小孩可以飯後吃,年輕人則可以攝取到纖維質,建議鳳梨連芯一起吃,甜度跟纖維質比較剛好。

香蕉也有低GI的選擇

此外,香蕉也不錯,如果擔心高GI,可以放冰箱減緩熟成度,選擇微酸口感的香蕉、表皮黃綠色的GI值較低。而夏天首選吃芭樂,若擔心澀澀的口感,可以選顏色不那麼綠的,有套袋隔絕紫外線接觸也能降低澀感。

水果可替換 不建議吃固定種類

陳琇雯強調,鼓勵多吃原態、當季的水果,而且新鮮的優先,可以簡單替換,不建議只固定吃單一種類。而母親節將近,提醒媽媽們別忘了抽血做代謝症候群相關檢驗,為健康把關。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陳琇雯營養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一天要喝多少水?飲料、咖啡算水嗎?營養師說男女有別

婦人血糖狂飆 禍首竟是「這早餐」!醫師「祕密菜單」成功穩血糖還增肌減脂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快訊/郭台銘媽媽今北醫辭世 享嵩壽100歲 !北醫附醫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02

每天刷牙卻還是蛀牙、牙齦發炎?醫曝「這個動作」害的 一票人超錯愕

常春月刊
03

肺炎已成第三大死因!專家:65 歲以上務必接種「這2劑疫苗」

健康醫療網
04

長壽秘訣曝 沖繩人愛吃「1甜食」!很少健身也不跑步

三立新聞網
05

明天立冬!麻油雞、薑母鴨太燥熱 中醫揭「白蘿蔔是養生首選」

中天電視台
06

不只變胖!千人調查揭「3大NG行為」恐讓代謝變差:外食族這樣吃才營養

優活健康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