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關稅談判涉及軍費軍港 川普「貿易綁國防」堵中國一次看
美國總統川普以關稅作為施壓各國的工具,在川普的操作下,關稅從貿易牽扯到各國國防規劃。《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可能在談判中,要求盟友南韓將國防支出提高到國民生產總值(GDP)的3.8%、要求柬埔寨允許美軍進出雲壤海軍基地,也打算要台灣、印度、印尼等增加軍費或採購更多美國軍武。
《華郵》9日獨家報導,川普以要減少美國長期貿易逆差為主要理由,今年4月「解放日」在白宮宣布各國對等關稅稅率,一週後宣布暫停對等關稅、開放各國來談後,美方官員藉由關稅談判要求的事情包羅萬象,包含要求各國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國防關係,例如採購美國武器、開放軍港等。
據《華郵》取得的政府文件顯示,美國各部門應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辦公室要求而提供了建議,例如希望南韓公開支持提高駐韓美軍的戰略靈活性、要求以色列撤銷一家中國公司對一個重要港口的控制等。
目前不清楚這些條件是否確實在談判中被提出來討論、或者討論的深度。川普已宣布和歐盟、日本、越南等國達成貿易協定,但至今都尚未發布協定的正式文件。
中國週邊國家
據美韓貿易協議的初步草案,美方呼籲南韓批准更改駐韓美軍部署,應發表正式政治聲明支持駐韓美軍的部署靈活性。南韓去年國防支出佔GDP的2.6%,美方也希望南韓能提高到3.8%,並提高對駐韓美軍的費用分擔比例。
目前南韓有2萬8500名美軍駐紮,南韓每年度提供約10億美元出頭的資金給駐韓美軍。南韓總統政務首席禹相虎7月29日證實,韓美關稅談判清單裡有包含國防議題,然而兩天後,川普宣布美韓達成協議時,並未提到國防開支部分。
另一個例子是柬埔寨,川普威脅對柬埔寨徵收高達49%的關稅,美方官員實際上是希望這能夠令柬埔寨政府同意「美國海軍每年、或者每2年一次,在柬埔寨西南部的雲壤海軍基地進行靠港和演練」。
雲壤基地是南海重要戰略據點,中國贊助了該基地的升級建設,令美國擔憂中國軍隊在雲壤基地的存在。備忘錄裡指出,美國希望柬埔寨「禁止中國軍隊在雲壤基地以外的地方進行部署」。
消減中國在全球港口布局
以色列則可能被美方要求「撤銷中國在海法(Haifa)的港口所有權」。2015年,中國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拿下一份25年期的合約,在以色列北部港都海法營運一座新的自動化貨櫃碼頭,而該地距離以色列海軍基地並不遠,美國海軍船艦經常停靠。
美國的南半球盟友澳洲也是類似情況,澳洲北部達爾文港(Port Darwin)有2500名美軍輪替駐紮,但中國嵐橋集團在2015年獲得達爾文港99年期租約,澳洲2023年已表示經過國安審查、不會撤銷此租約。備忘錄指出,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希望澳洲政府發出「信號」,表明有意願審查達爾文港的營運安排;後來,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今年在選舉期間承諾,要把達爾文港還給當地人。
美國也希望非洲東部島國馬達加斯加拒絕中國軍事基地、或與之擴大軍事合作。另一東非島國模里西斯被要求研究移除國內的華為、中興通訊、海康威視電信設備。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內有中國航太設施,美方希望阿根廷針對中國在該設施的控管狀況和美國專家進行討論,確保「純屬民用」。
該備忘錄顯示,美方官員也打算在關稅談判中,要求台灣、印度、印尼等多國政府增加國防預算、或採購更多美國軍武。本週,川普揚言對印度徵收50%關稅,理由是印度仍在採購俄羅斯石油。
曾在拜登政府時期擔任國務院經濟學家的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計畫主任勒克(Philip Luck)表示,把關稅綑綁國安,可以解釋為何大多數國家沒有對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因為「各國不認為這只是一場經濟鬥爭,他們擔憂美國會把局勢升溫,像是退出北約、改變駐軍等」。
牽扯各式議題,圖利美國企業
川普經常先提出一個巨大的關稅稅率,再針對與貿易無關的議題施壓,例如要求哥倫比亞接收美國驅逐的移民、要求巴西停止對該國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涉嫌煽動政變的起訴。
此外,該備忘錄也顯示,川普政府的貿易談判也優先考慮特定美國公司的利益,例如希望以色列政府不要推動任何要求石油公司雪佛龍出售海上天然氣田的計畫。
非洲窮國賴索托被川普威脅課徵50%關稅,施壓賴索托與「多間美國公司」達成協議,例如讓能源新創公司OnePower獲得5年稅務優惠和一項開發專案、免除對馬斯克旗下衛星網路服務商星鏈(Starlink)的註冊要求。
除了國安考量或商業利益,川普政府也用關稅談判施壓環保議題。本月,美國官員在一份呈報給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的備忘錄裡報告稱,已在與新加坡等海洋國家的談判中,納入了要求「在國際海事組織投票反對一項減少遠洋貨船排放溫室氣體之行動」。
對於川普政府透過關稅談判綑綁各種議題的行為,美國國務院表示,不會對《華郵》取得的外洩文件發表任何評論,「但我們期待看見川普政府如何利用互惠的貿易談判來造福美國人民、並為之奮鬥」。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