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一朗的棒球人生:發自內心地想要嘗試,始終如一地全力以赴。
文/張尤金
「日本有媒體將鈴木一朗形容為「孤高の天才」,「天才」的定義就如前述,至於「孤高」呢?
日本對「孤高」的定義,通常指「想法或作為超脫世俗,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而且堅持自己的信念」。一朗不正是如此嗎?在他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把太多人所定義的成功,都當作是自己的理所當然,一再奮發前進的結果,就連追隨者都被拋到不見人影了。下面這些一朗對於「成功」的名言,就是最好的例證:
「『成功』是非常模糊的事,沒有必要去追求他人所認為的『成功』。」
「其實我很討厭『成功』這個字眼,如果用『成功』當判斷基準,覺得會成功才去嘗試,覺得不可能成功,就連試都不試,這樣將來一定會後悔的。」
「對於自己想做的事,就放手去挑戰吧!不是因為覺得能成功才去做,而是發自內心地想要嘗試看看,這樣不管結果如何,自己都不會後悔。」
「如果大家認為不努力也有成就的人是天才,那我不是天才;如果努力之後完成一些事的人被稱為天才,我想我是天才。」
「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天才,只要回顧自己每天做了多少折磨人的練習,就不會這樣想了。」
「『成功』是非常模糊的事,沒有必要去追求他人所認為的『成功』。」
繼去現己:一朗野球人生的寫照
一九九五年,在「加油!神戶」的口號下,一朗率領歐力士勇奪太平洋聯盟冠軍,但在「日本一」系列賽敗給養樂多燕子隊。同年十一月,《Number Web》雜誌記者石田雄太前往歐力士位於宮古島的秋訓營採訪一朗。
石田遞上色紙,請一朗回顧這一年並寫下一句感言。只見一朗雙手抱胸沉思,低語呢喃:「唉唷!該寫什麼好?這種事我還真不擅長……」
對於這種採訪中的隨興要求,一般選手往往隨意寫些字敷衍了事。然而一朗卻苦苦思索了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
最後他提筆寫下四個漢字,「繼去現己」。接著他將色紙對著鏡頭的方向說道:
「『繼去現己』,延續過去的自我,便會迎來全新的自己。」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二十二歲年輕人?居然能創造出意境如此深邃的四字熟語。」石田心想。
直到二十三年後的引退記者會,石田才發現,一朗的野球人生不就是「繼去現己」的不斷延續嗎?
一朗在記者會上曾說過這段話:「人生不只踏實前行,有時甚至會倒退,而你只能堅信自己選擇的道路。這不一定是正確的作法,有時甚至誤信錯誤的選擇,但我相信,唯有透過這樣的迂迴前行,才能遇見真正的自我。」
石田的解讀如下:面對去年的自己、昨日的自己,以及現在的自己,必須始終如一地全力以赴。當這樣每天每天不斷積累,便會浮現全新的自我。
簡而言之,不斷超越自我,正是一朗野球人生「繼去現己」的最佳寫照。
※ 本文摘自 《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名人堂增訂特典版】》,原篇名為〈「天才」的定義——常人再努力也無法企及的境界」〉〈「繼去現己——不斷超越自我的野球人生」〉,立即前往試讀►►►
《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名人堂增訂特典版】》電子書 - 賀!鈴木一朗入選2025年美國棒球名人堂!特典版新增5個篇章,是獻給鐵粉球迷的珍藏紀念專書!第一本完整呈現「朗神傳奇」縱橫美日職棒28年生涯&退役人生全紀錄!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