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檢討 民進黨內人士:中北部「艱困選區」當年四大公投也輸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726大罷免首波投票皆未通過,有輿論認為府院黨沒有像過去總統立委大選全面動員社團組織和村里座談。對此,民進黨內人士指出,這次罷免名單集中在中北部,若對照2021年的四大公投,當年在府院黨的全面動員開戰、動員各大社團成員宣講下,中北部也普遍輸掉,靠南部大贏的票來補才贏得公投。
黨內人士指出,尤其這次罷免區域都在深藍或藍白合選區,基本上要贏機率很低,除非藍白完全不投票。
另外,黨政人士也說,這次在國民黨綿密的基層組織傾巢而出下,以不同意罷免票蓋過同意罷免票,而無一通過;但也有7席立委跨越25%的門檻。
黨政人士坦言,這一方面顯示罷免門檻是非常難以達成,但仍無法忽略國民黨立委的惡行確實激起公民社會的憤怒。尤其罷免同意票須達25%的基本門檻,是非常困難的;幾乎是大選時的民進黨立委得票85%到95%之間。在沒有全國大選的催票、沒有政黨全面性的組織戰、媒體戰加持下,最後還有王鴻薇、李彥秀、徐巧芯、葉元之、羅廷瑋、傅崐萁、鄭正鈐等7位立委同意罷免票突破25%;其它17席立委的同意罷免票,也多達到當初大選的70%以上。
黨政人士分析,2014年黑心服貿時候,全民發起割闌尾計畫,針對蔡正元吳育昇黃昭順等六名立委發起罷免案,最後斷羽而歸,第二階都沒過關;對照2025國民黨立委強過各種毀憲亂政法案,全民發起大罷免,31名立委成功連署進第三階投票,七位名達到25%罷免門檻,以此角度來看已是一大前進。尤其罷免需要經過1%的提議、10%的連署,來到最後的投票,不但要連連過關斬將;還要公民願意交出自己的個資、犧牲自己的時間與金錢,為了台灣的未來挺身而出。最後在沒有組織動員下,還能催出7席突破25%,這是台灣公民社會的重大成就。
顯示全部
留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