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住民族日 已復名23年噶瑪蘭族訴求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今天是8月1日原住民族日,雖噶瑪蘭族已在2002年底恢復族名,仍有許多宜蘭、北部族親尚未取得平原身分。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董事長Bauki Angaw(潘朝成)說,立院審理中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國民黨立委鄭天財版本如通過將造成一族兩制,懇請政府將立院審理中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加入「在修法前已具官方原住民族名稱者(例:噶瑪蘭族),得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避免噶瑪蘭族出現平埔噶瑪蘭人、平原噶瑪蘭族兩種身分。
日治時期,噶瑪蘭族被歸類為熟番,戶籍資料會註記「熟」,相較於留在宜蘭噶瑪蘭族,受到漢人文化強勢入侵,清領時期就移居到花蓮的噶瑪蘭族人,因為種種因素住進阿美族人的部落、使用阿美族身分,至2002年底噶瑪蘭族爭取到恢復族名時才得以正名,依原民會統計,目前有1500多人。
新社部落耆老偕萬來的女婿楊功明說,豐濱鄉噶瑪蘭族大多數都有平地原住民身分,但仍有部分族人並沒有,他們因為早年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群不友善,或擔心被苛扣工資,有些人本來已登記、後又取消登記或是錯過登記,以新社村前村長李文盛為例,全家人都已經取得噶瑪蘭族及平地原住民身分,他因為當年公告登記時李文盛去當兵而錯過機會,至今無法認祖歸宗。
Bauki Angaw說,最根本解決方式要從原住民身分法修法解決,111年憲判字第17號已要求原民會3年內修法,但至今都沒影子;至於立院審理中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他曾向國民黨原住民立委鄭天財反映,鄭版本充滿殖民主義,毫無轉型正義可言,若照鄭版本通過,將造成「一個噶瑪蘭族兩種身分」,宜蘭及旅北噶瑪蘭族將被當成平埔族。他建議,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應加入「在修法前已具官方原住民族名稱者(例:噶瑪蘭族),得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條文,不要造成一族兩種身分。
他強調,不要再拿「原住民權益會被分錢分權」當理由,呼籲應把餅做大,原住民人口現在也才佔全國不到3%、61.2萬人,人口母數愈大,更有利爭取資源,現況讓族人感受是,「朕不給的,你不能要」,不想給,隨便拿理由就要塘塞,想給時都很大方,不該是這樣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