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罩最大單一股東換成大宇資,業界推測,是否劍指台積電供應鏈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老字號光罩廠台灣光罩(2338)上週五傍晚宣布,由大宇資以參加私募方式,成為其最大股東,業界熱議,是否與大宇資有意想透過光罩成為台積電(2330)、聯電(2303)等供應鏈有關,然光罩主要供應的屬於成熟製程,兩岸相同供應商甚多,市場競爭激烈,後續競爭效益尚需觀察,且市場正觀察光罩後續的經營團隊是否有所異動,以及光罩集團後續子公司處理腳步是否加快。台灣光罩上週五傍晚宣布,引進策略性投資夥伴大宇資(6111)之全資子公司光揚曜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私募,每股認購價格為24.40元,預計發行普通股63,370,000股,募資總額約15.46億元,募資完成後光揚曜將持有台灣光罩20%股權,成為單一最大法人股東。
光罩也對外表示,在地緣政治緊張與全球供應鏈風險持續升溫的情勢下,掌握核心技術與關鍵製程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尤其未來,隨著半導體製程發展更先進、更複雜,需持續投入研發與設備升級,確保產能與技術的穩健成長,而此次策略合作不僅是股權上的結盟,將進行更深入的資源整合與策略對接,加強國際布局與治理優化,攜手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製程實力,確保台灣關鍵技術的自主與領先。
事實上,台灣光罩是台灣非常老字號的光罩廠,但內部經過多次的大異動,在已過世的吳國精掌舵,並找來現任總經理陳立惇,經營團隊成形後,改造後方才趨向穩定,並在現有經營團隊努力耕耘下,成功穩定供貨給台積電、聯電等國際一線半導體大廠,尤其在90~55奈米製程光罩陸續獲得半導體晶圓廠的認證通過,並逐步放量,目前本業每年穩定獲利。
然子公司規模複雜,且多數未能獲利,是台灣光罩現下一大困境,子公司包括友縳、美祿、昱嘉、艾格生、閃點、百樂、數可等,且除美祿偶有獲利外,其餘子公司多半虧損,成為拖累台灣光罩財報的一大問題,而該集團在吳國精過世後,則陸續啟動子公司的調整,日前關閉虧損大過資產的群豐。
此外,光罩屬於重資產,廠商若要持續前進,得持續添購新製程的光罩生產設備,一個製程世代幾十億資本支出屬平常。至於產線部分,台灣光罩正邁向40奈米,然不論40,甚至90~55奈米,其實都是成熟製程,且如台積電,此類產線也有龐大產能在國外,如上海、南京,再者,中國大陸也有廠商數量可觀、價格具備廝殺優勢的成熟製程光罩供應商,也因此,後續挑戰其實也是存在的。
下載「財訊快報App」最即時最專業最深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