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太大」惹議!丹麥《大美人魚》雕像挨批色情將被拆除:傷風敗俗還是審美自由?
《衛報》8月4日報導,丹麥一座高4公尺、重14公噸的《大美人魚》雕像,因裸露的胸部過於豐滿、造型被批為「醜陋又色情」、「是男人幻想中的女人」,即將從哥本哈根近郊的德拉厄堡移除。丹麥王宮與文化機構認定該雕像與歷史地景不符,地方政府也以「太佔空間」為由拒絕接受。作者喊冤「胸部只是按比例雕的」,丹麥民眾反應兩極,有人讚嘆她美麗大方,也有人痛罵太噁心。藝術評論家則指出,這場爭議背後,映照出社會對女性身體的偏見與審視。
丹麥最近正為一尊美人魚雕像吵翻天——不是因為她不夠美,而是「胸太大」。這尊名叫《大美人魚》(Den Store Havfrue)的石雕,高達4公尺、重達14公噸,原本坐落在哥本哈根近郊的德拉厄堡(Dragør Fort)。不過現在,她即將被「請走」。
原因之一,是丹麥王宮與文化機構出手,認為這尊雕像的外觀風格與1910年落成的德拉厄堡不搭,不符合文化遺產精神,要求拆除;地方政府也婉拒雕像作者彼得・貝赫(Peter Bech)想捐贈雕像的好意,因為美人魚雕像「太佔空間了,實在放不下」。
但真正將此事推上輿論高峰的,是她那對裸露在外、「比例豐滿」的石頭胸部。丹麥《政治報》(Politiken)藝術評論家馬提亞斯・克雷格(Mathias Kryger)毫不留情地抨擊這尊雕像「又醜又色情」。
神職人員兼記者戈特弗雷德森(Sorine Gotfredsen)更不客氣,她批評:「這尊雕像根本是『男人幻想中的夢想女人』,這種粗俗又缺乏詩意的東西出現在公共空間,真的讓人喘不過氣。」她在丹麥《貝林時報》(Berlingske)撰文指出,這樣的形象不但無助於女性接納自己的身體,反而強化了外貌焦慮與身材壓力。不過,當越來越多人開始對這類「強勢的身體形象」感到不舒服,也是個值得欣慰的現象。
面對各界的猛烈砲火,雕像作者彼得・貝赫(Peter Bech)急忙出面喊冤。他強調,自己完全沒有要冒犯誰,「胸部只是按照雕像的整體比例雕的,有什麼問題?」他坦言,當初之所以創作《大美人魚》,就是想回應觀光客對《小美人魚》「太小、不夠看」的抱怨。而這尊高大搶眼的雕像設立後,也確實常有人專程走進德拉厄堡拍照打卡,還不忘讚嘆她比《小美人魚》更吸睛。對貝赫來說,這些反應本身就是一種肯定。
雕像到底冒犯了誰?
在社交平台上,針對雕像作者貝赫訪談的貼文底下,網友意見分歧、吵成一團。有些人對他的發言氣炸了,尤其是他曾說「現在的女孩就是長這樣」,立刻引來痛批:「真噁心。明明就是矽膠胸部看起來才是那樣。」也有人用嘲諷方式質疑:「欸,貝赫,你能不能順便分享一下這位美人魚的胸部是哪裡做的?」
不少留言則集中在他對「這不算色情」的辯解。有人調侃:「他的邏輯是:因為『性器官沒露出來,屁股也是魚尾』,所以不算色情?」這種近乎冷笑的回應,反映出許多人對作者「合理化裸露」的說法完全不買單。
當然,也有人覺得裸露的豐滿胸部算不上色情。有網友表示:「這件作品爭議很多——就我個人來說,看不太出有什麼藝術價值。但我真的不懂它怎麼就變成『色情』了?頂多就是裸上身,這根本不構成色情。要照這樣說,那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也該算吧?」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RADIO IIII(@radio4dk)分享的貼文
丹麥的評論家更進一步指出,這其實不只是在吵雕像本身的合法性,而是在吵:女性的身體能不能自然、自在地存在於公共空間?
丹麥《貝林時報》(Berlingske)論壇主編柯爾・特蘭(Aminata Corr Thrane)認為針對美人魚胸部的過度關注,其實就是一種身體羞辱(body shaming)。她犀利地提問:「裸體胸部,難道還得符合某種『學術標準』的形狀跟大小,才可以出現在公共空間嗎?」她還補刀說,《大美人魚》其實比那個坐在海邊的《小美人魚》還露得還少,真正的問題可能只是「胸部比較大」而已。
特蘭進一步分析,這兩尊美人魚雕像其實反映了社會對女性的兩種典型想像:《小美人魚》嬌小、文靜又含蓄;《大美人魚》則高大、性感又奔放。她認為,這場爭議背後,是我們長期以來對「真正的女人」和「錯誤的女人」的認知拉鋸與焦慮。她直言:「我們的社會,可能到現在,還是不太知道該怎麼面對後者。」
話說回來,其實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同樣也爭議不斷,她曾經被噴上俄羅斯國旗、被人惡意塗鴉寫上「種族歧視的魚」(Racist Fish),還因為「裸露皮膚」被臉書下架相關圖片,甚至捲入雕塑家家屬提告媒體侵權的版權官司。無論是政治表態還是審美糾紛,這尊嬌小的雕像早已成為公共空間裡最敏感的藝術品之一。如今《大美人魚》被批過度裸露、即將被請出公共空間,也不過是丹麥社會長期以來,關於女性形象與審美尺度的再次爭議上演。
事實上,這也不是《大美人魚》第一次惹爭議。2006年她原本設在哥本哈根市區,就因為太過搶眼被嫌「又俗氣又假」,2018年才搬到比較低調的德拉厄堡。沒想到搬家也沒保住她,這次甚至連丹麥王功和文化機構都出面,看來《大美人魚》的結局只剩一條路——拆除。
In 2006 the Big Mermaid was erected at Langelinie Pier in Copenhagen, near the Little Mermaid. But it was removed in 2018 after locals denounced it as “the fake and vulgar mermaid”.
It was subsequently moved to Dragør Fort, until the Danish agency for palaces and culture intervened in March, requesting its removal. Dragør municipality has since reportedly declined Bech’s offer of donating it as a gift.
至於她會被搬去哪裡?還會不會有新家?目前丹麥官方對此不願多談,一句「不回應」讓整起事件暫時畫下句點。(推薦閱讀)宣稱將大幅提高印度對美關稅 川普指控新德里當局助長俄羅斯戰爭機器
The Danish agency for palaces and culture declined to comment.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