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罕見透明鰻魚!魚刺清晰如「海中寬粉」 專家籲1原因別吃
國際中心/程正邦報導
▲中國海洋科學考察團隊近日意外捕獲一條透明鰻魚。(圖/翻攝自微博)
科考隊海中驚見透明鰻魚 魚骨清晰可見如水晶書籤
中國海南省一支海洋科學考察團隊近日在海域進行調查時,意外捕獲一條罕見的透明魚類——柳葉鰻,其全身如玻璃般透明,魚刺與骨骼一目了然,畫面曝光後震撼網路,大批網友戲稱這條鰻魚簡直就是「海中寬粉」、「水晶書籤」,甚至有人笑問「加醬油會變色嗎?」
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柳葉鰻(Leptocephalus)其實是鰻魚類生長過程中的幼體形態,廣泛分布於熱帶與溫帶海洋,在鰻魚的發育鏈中屬於重要過渡階段。
▲柳葉鰻連魚骨都透明,在海底幾乎隱形。(圖/翻攝自微博)
透明魚體由黏多醣構成 非傳統魚肉結構
與一般魚類不同,柳葉鰻的身體呈扁平狀,宛如柳葉,幾乎完全透明。牠們的身體並非由常見的肌肉組成,而是主要由黏多醣構成,因此質地柔軟且富含水分。柳葉鰻的消化系統極為簡化,主要攝食海水中的有機碎屑,並非以捕食為主。
此外,牠們多半以單獨方式活動,靠著奇鰭及身體波浪狀運動緩慢游動,部分種類會利用尖細的尾部快速向後掘洞,具有一定的生存適應力。
▲柳葉鰻並非特定一種魚,而是鰻魚的發育形態。(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橫跨海洋與淡水的「變形旅程」 性別受環境影響
柳葉鰻並非特定一種魚,而是一種發育形態,目前已知超過800種魚類在幼體階段具有這種形態,包含鰻鱺目、海鰻科、裸胸鱔、大海鰱、刺鰍等。以民眾熟知的日本鰻魚為例,從柳葉鰻階段進入玻璃鰻、線鰻,最終變態為成鰻,並展開洄游行為。
過去研究曾指出,柳葉鰻誕生於大陸坡與近岸海盆地區,經洋流漂流抵達河口或沿海淡水區,歷經長年成長,最終返回深海進行產卵並完成生命週期。這種跨越海洋與淡水的洄游方式,也被視為演化與環境適應的重要案例。
柳葉鰻的性別多半受到水溫、鹽度等環境條件影響,在特定條件下決定為雄性或雌性。這種彈性對於維持族群平衡具有重要意義。部分鰻鱺類的性別甚至在成年前可進行轉換,以利適應不同族群密度與生殖需求。
▲專家提醒,柳葉鰻不具備營養價值,切勿捕撈食用。(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網友幽默封「寬粉鰻」 專家籲切勿食用
儘管網友紛紛表示這條「海中寬粉」看起來美味誘人,但專家提醒,柳葉鰻並不適合人類食用,尤其其身體結構脆弱,並不具備實質營養價值。專家也呼籲民眾尊重海洋生物多樣性,切勿私自捕撈或食用不明魚類。
目前捕獲的透明鰻魚標本已被送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期望透過基因與組織檢測,進一步釐清其物種分類與生態意義。
顯示全部
留言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