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第38特遣艦隊」轟炸恆春日軍 時隔80年日政府啟動遺骸返國
位於台灣國境之南的恆春,是許多潛水與海上休閒活動愛好者的遊憩聖地,但許多遊客並不曉得,在這片土地之下埋葬著無數二次大戰的日本戰死者。今年時值日本戰敗80周年之際,日本政府終於開始著手來此收集遺骸。
二戰日船隊停靠岸 遭美軍轟炸機摧毀
產經新聞29日報導,93歲高齡的江新潭原本在當地從事漁業,在日治時代的二戰末期,他親眼目睹自家門前的海灣變成一片火海:「那天風很大,大約有七艘日本運輸船像學生一般列隊,在海灣裡停泊成一排,然後十幾架轟炸機從美軍航空母艦上起飛,輪番投下炸彈。」
江新潭當時約12歲,他和大他兩歲的哥哥爬上後院的一棵樹,目睹了日本船隊遭受美軍攻擊而沉沒的整個過程。海面被油覆蓋並引發了火災。許多船員漂浮在海面上,之後便消失在視線中;許多遺體被沖上岸,但大約有60人成功自行游上岸。當地村民總動員展開救援,江家兄弟也收集柴火為倖存者取暖,母親則用大鍋煮粥為士兵果腹。
兄弟倆也親眼目睹了一名日本士兵腿部中彈流血,在他快要失去意識時,長官打了他一巴掌並激勵他振作起來。江新潭的哥哥在一部影片中用日語訴說著當年的回憶,他看到那名長官對士兵說道:「笨蛋,堅持住!你還活著!」該影片是現年43歲、住在高雄市的館量子於2019年拍攝的。
身死美航母戰鬥群砲火 屍橫遍野火化月餘
館量子是日本陸上自衛隊軍官出身,2019年起,在恆春針對漂流上岸的戰死者向居民進行採訪調查,並透過江姓兄弟的證詞掌握了戰死者的埋葬地點。據悉,此前遺體被堆放在幾公尺深的坑洞裡,坑底鋪上木柴,層層堆疊後再澆上汽油焚燒火化。因為漂到岸邊的遺體實在太多,導致火化過程持續了一個多月。
船隊的名稱以及在海灣內遭擊沉的具體日期均未確定。當天刮著強烈的落山風,因此很可能是發生在1944年到1945年之間的冬天。館量子根據自己收集的史料分析,「日期可能是1945年1月9日,是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第38特遣艦隊襲擊屏東縣周邊時發生的事件。」
關於日軍漂流上岸的遺體一案,地方史研究者念吉成(70歲)也花了20年時間調查,他與館量子合作整理了埋葬地點的相關資料,終於促使原本牛步的日本政府著手處理此案:「遵從日本政府命令的士兵們已經被棄置了80年。台灣人也一直期盼著能讓戰死者的靈魂回歸祖國。」
恆春潮音寺預計8月3日為戰死在巴士海峽周邊的日本官兵舉行慰靈祭。該活動是由日本志工組織舉辦,今年是第11屆,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將首次代表日方宣讀悼詞。
顯示全部
留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