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兩性大學錄取率拉近 女性仍較無當主管雄心
Newtalk新聞
日本職場長期由男性主導,到了21世紀已經快過1/4的今天仍改變有限。《日本經濟新聞》稍早報導,僅管兩性的大學入學率已經拉近,但女性自我期許擔任主管職的比例仍遠遜於男性。
報導指出,今年是《促進女性活躍發展法》頒布十週年。今年也是《平等就業機會法》(1985年)頒布四十週年。在此期間,隨著該法的製定,女學生的就業觀念發生了變化,男女之間職業觀念的差異幾乎消失。然而,在就職意願和晉升意願方面,仍有差異。
根據文部科學省的基礎學校調查,1985年大學入學率的性別差距為25%(男39% vs. 女14%),但到2024年已縮小至6%(男62% vs.女56%)。
這種趨勢也改變了學生的就業目標。 1988年,マイナビ(Mynavi,當時的《每日通訊》)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就業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男性和女性最常見的答案都是「收入」。男性選擇了「展現能力和技能」,其次是女性,她們選擇了「學習社會知識」和「擺脫父母的束縛」。
到2025年,就業態度將從「為什麼工作」轉變為「如何工作」。男性和女性的首要答案都是「我想享受我的工作」和「我想平衡我的工作和個人生活」。整體而言,72%的受訪者希望婚後伴侶雙方都能工作,創歷史新高,女性比男性高出10%。而男性希望伴侶雙方都能工作的比例為68%,在過去10年增加了20%。
過去,在昭和時代「丈夫工作,妻子專注於家務和育兒」的模式下,女性在工作中通常只扮演輔助角色。負責這項調查的Mynavi高級研究員井出翔子指出:「當時,許多女性結婚生子後就退休了,所以我認為很多人把短期工作視為了解社會的一種方式。」
在家鄉就業的意願方面仍然存在差異。根據Mynavi的一項調查,在即將於2026年畢業班的異地就讀學生中,42%的男生和49%的女生表示希望在回家鄉就業。 Mynavi表示:「可能是因為她們希望住在父母附近,並在未來的結婚生子方面獲得支持。」
此外,在2024年的一項家長調查中,回答「將來想和孩子一起住」的男生比例(14%)高於女生比例(18%)。女生認為在家鄉就業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她們表示:「我們計劃婚後一起工作,所以有機會在生孩子和育兒方面與父母合作,這很有吸引力。」
儘管女性越來越多地進入職場,但在晉升意識方面仍然存在性別差異。在即將於2026年畢業的學生中,有56%的男性表示他們希望成為經理以增加薪資,而女性只有38%。他們提出的原因包括擔心難以平衡工作和個人生活。
《平等就業機會法》頒布之初,要求雇主努力聘用和晉升員工。然而,1997年的修正案禁止了歧視性待遇。此外,2015年頒布的《促進女性在職場的參與和發展法》要求企業制定行動計劃,以鼓勵女性的晉升。然而,2023財年,擔任相當於或高於部門經理職位的女性比例為12.7%,低於西方主要國家。
井出翔子表示,「女生在求職時思考未來時,一定程度上意識到如果擔任管理職務,生育、育兒等負擔會很重,而且我認為『就應該這樣工作』的觀念在男性中也根深蒂固」,並補充道,「除了完善製度之外,還需要通過教育和企業文化改革,創造一個無論性別都能最大限度發揮能力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