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爆炸案嫌疑人身份已全部確認 柏林面臨尷尬問題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援引與《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及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的聯合調查報道,德國司法當局已成功確認所有涉嫌參與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Stream)爆炸案的作案小組成員。據報道,該小組由七名烏克蘭籍人員組成,其中六人已被德國方面發出國際逮捕令,另有一人在去年年底的烏東戰場中喪生。
七名嫌疑人已經全部確認身份
調查顯示,該小組由一名船長、一名協調人、一名爆破專家以及四名潛水員組成。協調人被確認為49歲的烏克蘭公民謝爾蓋·K(Serhii K.),他於近期在意大利落網。報道指出,此人被認為是整個行動的核心策劃者。德國方面已提出引渡請求,意大利預計將在下周決定是否將其引渡至德國。
在潛水員中,一名已死亡的烏克蘭士兵Wsewolod K.尤為引人關注。資料顯示,2024年之前,他曾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維爾德弗萊肯(Wildflecken)訓練基地接受過德軍提供的軍事訓練。
烏克蘭當局是否協助?
報道進一步指出,嫌疑人小組可能得到了烏克蘭官方渠道的協助。他們通過波蘭進入德國時,持有真實簽發的烏克蘭護照,但其中的姓名為偽造。更令人關注的是,其中一名嫌疑人在2024年夏季還利用烏克蘭駐波蘭軍事武官的車輛返回烏克蘭,從而成功躲避了德國警方的逮捕。此類細節讓德國檢方愈發懷疑行動背後不僅是一個“游擊小組”,而可能存在更高層的組織支持。
德國聯邦檢察院目前未對法新社發出的相關問詢予以置評。
北溪管道爆炸案的復雜背景
“北溪”管道是德國與俄羅斯之間最具象征性的能源通道,旨在通過波羅的海向德國輸送大量天然氣。2022年2月俄軍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對俄實施嚴厲制裁,俄方也在當年夏季中斷了“北溪1”輸氣,而“北溪2”則從未投入運營。在此背景下,2022年9月的爆炸事件使本就緊張的歐洲能源格局雪上加霜。
背景閱讀:北溪管道——天然氣、政治與戰爭
當時的爆炸地點位於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海底。德國檢方在調查中發現,作案人員使用一艘從德國羅斯托克港出發的帆船作為運輸工具。船只行蹤、潛水設備痕跡及殘余爆炸物均被作為關鍵證據。2022年10月,德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正式接手案件,開啟跨國司法調查。
案件的政治影響
另據德新社報道,德國外長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在訪問愛沙尼亞期間對該案最新進展做出了謹慎的回應。當記者提問,如果最終發現是烏克蘭當局主導這起破壞行動,會對德烏關系造成何影響時,瓦德富爾回答道:“作為法治國家,我們應該等待最終調查結果的出爐。”只有在拿到結果之後,他才能夠做出相應的評估,以及在必要時得出政治結論。
愛沙尼亞外長查赫克納(Margus Tsahkna)表示,塔林政府一向強調,連接俄羅斯與歐洲的天然氣管道不符合歐洲安全利益。“經濟上的依賴性,能源領域的依賴性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必須結束從俄羅斯進口能源“,他呼籲道。
(法新社、德新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