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如何將我們變成中國人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發表長篇評論寫道,當年共產陣營夢寐以求的事情,現在已經在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的中國得到了實現。西方人有一天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已經受到了中國的影響。這篇題為《中國如何將我們變成中國人》的評論寫道:
“相較於馬斯克、扎克伯格等美國高科技巨頭,中國的‘超級應用’雖然更具顛覆性,但中國的文化背景與硅谷的自由主義精神卻完全不同。在 Deepseek 等語言模型投入市場前,首先要接受中國審查機構的全面檢查,要確保這些人工智能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中國官方於2012年正式確定的,其中也包括和諧、愛國、誠信和友善。如今這些價值觀已出現在各個中小學的牆報上。盡管這些抽象概念如何通過代碼得到體現,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卻是,人工智能必須嚴格執行黨的路線,不得違背國家利益,更不能涉足分裂主義。有鑑於此,每當DeepSeek被問及台灣、西藏或天安門事件等敏感議題時,它就會突然出現記憶空缺。
中國的軟實力輸出
中國的訴求可不僅僅限於成為人工智能的技術主導,更是要把中國的價值觀輸往全球。在意識形態日益淡薄的當今世界,單憑社會主義的枯燥理論恐怕難以產生巨大影響。因此,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正在試圖佔領文化政策的陣地,例如,大力擴張孔子學院網絡。不過這一嘗試收效有限,包括德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中斷了同相關大學的合作。
相比之下,中國流行文化的輸出進展更為理想。例如,中國借助 AI 技術制作的動畫片 《哪吒2》已經成為票房和出口的雙料冠軍。這部影片改編自16世紀的中國神話,已經在包括德國在內的全球影院斬獲超過20億美元的票房。迄今為止,還從沒有過一部非好萊塢影片的票房打破過十億美元的票房記錄。這場視覺盛宴對皮克斯和迪士尼構成了強烈挑戰。就連《紐約時報》都不禁質問:‘現在誰還需要好萊塢呢?’”
《世界報》的評論寫道,除人工智能以外,TikTok也已成為中國政府最強大的軟實力工具之一,以至於美國考慮全面封禁。而借助TikTok平台,一款來自中國的毛絨玩偶Labubu今夏也開始風靡全球。與此同時,快速崛起的中國電動車也在輸入“文化代碼”。
“正如政治學者Daniel A. Bell和王佩在他們2020年出版的《正義等級》一書中描繪的那樣:無人駕駛車輛應被納入一個有等級的網絡,按照儒家理論,這些設備編程時應輸入尊重和注意事項之類的‘等級’觀念。在拉薩,或許無人駕駛車輛需要被輸入佛教理念,以便讓汽車慢速行駛,避免殺生,昆蟲也應得到保護。或許駕駛技術的中國化能為提高道路交通文明提供機遇,但這也意味著,道德標准不再是在西方,而是在遠東制定。”
習近平感謝特朗普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寫道,本周末,中俄印三國領導人將在中國歡聚一堂,而將印度總理莫迪推向北京懷抱的,恰恰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這篇題為《習近平感謝特朗普》的評論寫道:
“特朗普何以犯下單挑印度這樣一個戰略性錯誤,至今仍是不解之謎。特朗普團隊中,印太問題專家為數不多,這一點眾所周知。但他得罪印度,這個中國勢力範圍內最具潛力、也最重要的盟友,卻無疑是一個冒險行為。當然,新德裡傳統上一直以‘不結盟’為由執行搖擺的外交政策,這也是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之後的生存戰略。但要想同印度打交道,就必須認真對待印度。
毫無疑問,此次中印靠攏絕非‘愛的婚禮’。盡管自身也問題重重,但中國畢竟要比印度強大,在東亞和南亞部分地區擁有更強大的影響力,因此,中國不可能同印度進行平等的接觸。
也正因為如此,現在恰恰是歐盟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雖然印度不會公開承認,但該國現在急需盟友。與其投靠中國共產黨領袖、伊朗神權領導人以及俄羅斯的戰爭狂人,印度在歐洲這一自由世界裡尋求盟友,想必更有面子。印度訂購德國潛艇的相關談判,就可以成為一個積極的信號,盡管這些潛艇必須配備美制作戰系統。”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