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卓內閣改組 賴清德把憲政缺憾越玩越大
民進黨大罷免大失敗之後啟動內閣改組,卻是由卓榮泰續任行政院長,加上幾名閣員位置大搬風,整個內閣改組雷聲大雨點小、毫無亮點,以致民意從改組名單上完全看不到民進黨有深刻反省之意,顯然賴清德不是無可用之將,就是沒聽到民意噓爆。更進一步而言,如此的內閣改組,反映出當前憲政體制之下總統有權無責的缺憾,而且賴清德還把憲政體制缺憾越玩越大!
按照目前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規範,我國憲政體制可歸類為雙首長制:總統握有部分實權,行政院則位居最高行政機關。但總統有權任免行政院長、解散立法院,卻毋須對立法院負責,成為有權無責的「大總統」。再者,雖然立法院可以否決行政院提出的覆議案,但行政院長卻無須對此負責,這讓行政院長可以不限次數提出覆議案發動朝野對抗,賴卓體制即樂此不疲。
在如此的憲政缺憾之下,倘若總統與立法院多數屬於同一政黨,雖可順暢運作,但總統亦可一意孤行,視在野黨為無物。倘若總統與立法院多數分屬不同政黨,形成「朝小野大」,則施政順暢度往往取決於總統的一念之間。以憲政體制與中華民國類似的法國而言,數度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總統指派國會多數黨領袖擔任總理,即所謂「左右共治」;陳水扁擔任總統時,認為應包容不同意見、清算絕非對付在野黨好方法,也以此原則度過了「朝小野大」的八年任期。
然而,同樣的「朝小野大」到了賴清德的手裡,卻既不參採法國的「左右共治」精神,也不效法阿扁務實處理朝野關係,反而鬥爭至上導致朝野互信崩盤,國政動輒陷入內耗、空轉。尤有甚者,由於賴清德掌握閣揆任免權,行政院長形同總統意志的執行長,行政院諸閣員更是以總統為馬首是瞻,整個內閣一條鞭式地貫徹總統的鬥爭意志,施政反成次要,既將憲法缺憾暴露無遺,也將全民福祉拋在腦後。
實務上,台灣不乏彌補雙首長制缺憾的建言。其一,修憲改為總統制或內閣制,避免總統有權無責。其二,以內閣制為實際執行模式,並且形成憲政慣例。其三,師法「左右共治」,「朝小野大」時由總統任命多數黨領袖組閣、擔任閣揆。儘管不乏建言,但倘若「朝小野大」的總統執意弄權、踐踏在野,任何的建議都只是枉然。
或謂,是否可以總統制為實際執行模式,並且形成憲政慣例?從實際面觀察,實行總統制的美國,早已形成總統每年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的慣例;但賴清德擔任總統之後立法院修法,賦予國會邀請總統每年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之職權,但賴清德卻寧願動用釋憲也拒不接受,如此抵制國情報告的態度即已推翻以總統制形成憲政慣例的可能。其實不只美國,法國總統也依憲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惜乎民進黨只想讓總統扮演操弄大權的藏鏡人,毫不在乎憲政施行之良窳。
不僅總統有權無責,當前憲政體制之下行政院長也可對在野黨肆無忌憚。例如,立法院數度否決行政院覆議案,但卓榮泰依然好官我自為之,不斷提出覆議,把嚴肅的覆議玩弄成兒戲。國會否決行政院覆議並不足以撼動閣揆之地位,此亦為賴政府把憲政缺憾越玩越大之實例。
質言之,天下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制度,尊重制度者揚其善者、隱其惡者,踐踏制度者則是反之。當今的賴總統和民進黨,顯然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