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蛇年坐月子撞到春節連假? 達人:掌握「3大要點」,新手媽咪也能回家過好年

每日健康

發布於 01月24日01:50
▲「新手家庭」迎來的第一個春節連假,資深護理師建議,媽媽寶寶為求謹慎,建議避免來回奔波。〔圖/環球敦品提供〕

▲「新手家庭」迎來的第一個春節連假,資深護理師建議,媽媽寶寶為求謹慎,建議避免來回奔波。〔圖/環球敦品提供〕

文/記者呂佳恆

現代人對於坐月子的觀念不同以往,尤其歷經懷孕、生產的艱辛過程,不少媽媽們會選擇產後護理之家,把握產後休養期調養身體。不過,農曆春節將至,許多正在坐月子的媽媽難以抉擇究竟要不要「回家過年」。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曾琦媛護理長建議,媽媽們此時身體相對虛弱,建議避免來回奔波。

▲即便時代變遷「婆媳問題」,還是讓不少媽媽們感到煩惱,資深護理師表示,站在醫護人員的立場,還是會建議以不要影響寶寶與媽媽休息為主。〔圖/環球敦品提供〕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 助媽咪、寶貝回家過好年

至於產後媽媽若想與產後護理之家「請假」,回家團圓過年可行嗎?曾琦媛表示,大多產後護理之家並無硬性規定,但建議可以把握3大原則:其一,媽媽與寶寶防護措施要做足,與親友保持適當距離,其次,室內通風必需要保持空氣對流,最後,年菜均衡飲食為原則。

事實上,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對於坐月子的觀念逐漸開放,但若遇到千古難解的「婆媳問題」,還是讓不少媽媽們感到煩惱。曾琦媛分享,過去確實遇過坐月子期間,產後媽媽得看時辰回去祭祖。站在醫護人員的立場,除了產前可先與家人或長輩溝通,也建議若遇到熱情的親朋好友拜訪時,也可請爸爸先打招呼,避免影響媽媽休息或哺乳時間。

產後媽媽回家過年注意通風 保持房間空間對流 

「過年返家後,媽媽與寶寶的所在場域要保持適當通風!」曾琦媛護理長提及,過年期間團圓圍爐,無法完全避開人群聚集處,導致抵抗力較弱的母嬰容易暴露在多重感染源之中。因此,室內空間除了維持適宜的溫度,也須記得將窗戶稍微開起、讓空氣保持對流。家中若有雙寶或三寶的媽媽,更需注意保持室內通風,以降低潛在的感染風險。

坐月子期間是否能夠洗澡,也是許多產後媽媽困擾的,尤其好不容易回家過年,自然也會想洗個澡好好放鬆。曾琦媛解釋,以西醫觀點而言,坐月子並沒有「不能洗澡」的禁忌,惟要特別注意傷口照護。例如:自然產婦女可用煮沸水泡盆的形式取代泡澡;剖腹產婦女則需遵照醫師指示,若醫囑表明不能碰水,擦澡是最為保險的作法。

吃年菜記得均衡飲食原則 產後媽媽必要時避開過敏食物

產後媽媽另一個調養身體的關鍵則是「飲食」。相較傳統坐月子的進補食材,現代則強調「均衡飲食」。曾琦媛表示,產後哺乳的媽媽若擔心過敏原影響寶寶體質,或已有相關家族史,飲食上可盡量避開海鮮、奶製品等食物,尤其為了預防塞奶問題,也要減少甜點等油脂攝取,例如:不少人愛喝的珍奶,也可能成為塞奶的成因。

曾琦媛也建議,除了均衡飲食外,可以掌握「少油少鹽」、「避免生食」等2大原則,傳統年菜多以高油高鹽為主,這對健康會產生負擔,因此,會建議採取汆燙、蒸、燉等方式進行烹調,其次,應避免生魚片、生雞蛋等,避免細菌感染與寄生蟲,尤其若還在哺乳期,絕對要特別當心。

▲許多媽媽擔心,留在月子中心無法感受到年味,曾琦媛以環球敦品為例,在除夕當天月子餐也會應景準備年菜佳餚,月子中心也會有相關佈置。〔圖/環球敦品提供〕

護理之家控管訪客時間 保護媽媽也保護寶寶

曾琦媛護理長指出,其實產後媽媽的第一個月調理,建議應採取保守照護的原則,因為身體尚在復原階段,也可能面臨舊疾復發等情況;若又回家過年,不僅得來回奔波、難有充足的休息時間,與親朋好友相聚時也容易提高感染風險。相對地,待在護理之家,並透過控管訪客時間、隔窗探訪寶寶的方式,可以保護媽媽與寶寶,獲得更完善的照護。

▲不少月子中心為了讓「新手家庭」感受到年節氣氛,除了在餐點上用盡心思,在也將相關元素注入於場館之中。〔圖/環球敦品提供〕

「即便是過年期間,兒科巡診正常服務,陪伴媽咪寶貝安心過年!」此外,曾琦媛表示,護理之家服務多元,產後媽媽待在月子中心同樣能感受年節氣氛。例如: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以新鮮花藝佈置,讓家長感受濃郁的新春喜氣氛圍,除夕夜當天也會為寶寶換上過年造型,並為寶寶準備人生的第一個紅包祝福。

另外,月子餐也會應景準備年菜佳餚,如海陸龍蝦、蒜香肋排、極品佛跳牆等菜色,甚至大年初一獻上添好運港式早點,讓甫成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們,都能在護理之家陪伴寶寶度過第一個農曆新年。

延伸閱讀:

帶著一家人入住環球敦品! 趙正平選產後護理之家看重「這條件」

試管嬰兒為何會失敗? 醫揭常見4原因:胚胎正常不代表一定成功

延伸閱讀
頻尿、夜尿、水腫小心!專家曝:「3徵兆」恐是腎衰竭前兆
女性不抽菸也得肺癌?醫揭「這款化妝品」隱藏致命危機 1習慣更要小心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