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議價朝野無共識 四大新聞所學子、記協齊聲籲政府勿再拖
台灣新聞業面臨存亡危機,大型科技平台如 Google 與 Meta 免費拿取新聞內容,卻賺走流量與廣告收益。而媒體收入下跌,為求生存而不得不仰賴業配及政府標案支撐營運,使新聞獨立性與公共性受損。
台大新聞所、政大傳院、師大大傳所、輔大新聞系等四校學生們今(7)日召開記者會聯合發聲,呼籲政府加快《新聞議價法》立法腳步,並以新聞議價法與新聞基金「雙軌制」推動,確保大小型新聞機構不再依賴於平台,改善媒體從業人員的勞動條件。
新聞議價進黨團協商,記者協會:政府立法腳步應更積極
新聞議價法的暫時卡關,主要癥結之一在於朝野對是否先行觀察數發部提出的「優質媒體共同分潤平台」成效後,再行立法,雙方產生歧見。
對此,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吳柏軒表達不滿。他認為,新聞議價議題推動多年,政府腳步應更積極,而非等到立法院審查法案時才提出分潤平台機制,同時該平台目前缺乏法律依據,實際能否達到議價效果仍不明確。
他強調,應透過立法保障,賦予政府或法規足夠力量,促使跨國平台真正改變作法,否則在現行制度下,傳統與網路媒體遭侵蝕的廣告利潤將難以回流,他呼籲數發部,應提出更具體的藍圖,才能讓產業界做出明確判斷與回應。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生黃家安指出,《新聞議價法》已經推動多年,各國如澳洲、歐洲也都有成功議價經驗以及基金、議價雙軌制的案例,該法案應該立即推動,何況各黨也都有自己的版本。
台美談判成延緩立法理由,政大學子:新聞議價是全球趨勢
針對數發部延緩立法的理由之一,即跟台美關稅談判有關。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生程心認為,新聞議價乃是全球趨勢,如加拿大、澳洲都已經立法,幾乎全球跟進,甚至美國國內也是支持態度,「這並非是政府可以搪塞的理由」。
吳柏軒進一步表示,新聞是普世價值,不應因台美關稅談判等外部變數而延宕立法。他認為,即便Meta與Google等平台來自美國,政府擔心立法會對雙邊談判產生影響,仍不應犧牲新聞產業的健全發展。
他批評,政府以不刺激美方為由暫緩立法,實際上已拖累整體媒體環境,分潤失衡的惡果將持續擴大,最終無論是政府或國際社會都需面對後果。
吳柏軒強調,正如川普任內對節能減碳有不同立場,但國際趨勢依然持續推進,新聞議價立法也應堅定方向、加快腳步,不因政治變數停滯不前。
朝野無共識,在野促速立法救媒體:先求有、細節再補強
立法院交通、教育及文化委員會6日聯席審查六個版本的《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議價法草案》,歷經近三小時討論,因朝野立委未達共識,條文與修正動議全數保留,將送交黨團協商。
會中立委意見分歧,國民黨與民眾黨團要求加速立法,民進黨則傾向暫緩,以觀察政府推動的分潤平台效果。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主張,新聞媒體產製內容卻無法從數位廣告獲利,是市場扭曲下的不公現象,立法院應盡速通過議價法,協助媒體獲得合理報酬,並表示,若立法院變成Meta、Google的代言人而忽視台灣媒體產業聲音,將是立法院的失職。
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也強調,新聞有價、使用者付費與保障新聞工作者三原則已有朝野共識,現在最大爭議在於基金與分潤機制,「不要再拖延」。他批評政府部會溝通進度緩慢,應該先立法,給制度彈性,細節可後續補強,而非讓基金爭議使整體立法停滯。
執政黨憂反遭大型平台封殺,主張觀察數發部分潤平台
相較之下,民進黨立委許智傑、范雲、陳素月等人則主張觀察數發部所推「優質媒體共同分潤平台」成效,再決定是否立法。
許智傑提醒,若強行立法,恐重演加拿大、澳洲遭數位平台封殺新聞的三輸局面,應先透過樂捐與合作方式解決分潤問題。
陳素月則指出,美方視強制議價為貿易障礙,可能衝擊台美關稅談判,立法前應審慎評估;范雲則建議由獨立機構管理基金,以提升公信力,避免行政部門過度介入。
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林宜敬回應,數發部正與產業溝通,研擬以統一訂閱、自動分潤方式推動平台,初步獲得媒體與大型平台正面回應,盼立法院給予3至5個月試行時間。
由於朝野立委對議價法內容仍有歧見,全案送交黨團協商。如若接下來協商仍無共識,依規定須經一個月冷凍期,方可再行處理,立法時程再添變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