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障者到新住民友善:一間超商如何成為社會融合的縮影,實現真正的「便利」?
全家與賽珍珠基金會攜手推出全台首家「新住民友善便利商店」,為新住民及新二代提供就業機會,並設有彈性工時和多語系輔具。此舉延續全家與勝利基金會合作的精神,致力於打造包容且友善的工作環境。
圖片來源:王竹君 攝
「生意可以是善意,善意也可以是生意。」全家總經理薛東都如是說。今年5月,全家攜手賽珍珠基金會在南海路開出了全台第一間「新住民就業友善便利商店」。
全家南海店的特別之處在於:
以法人形式加盟;
有賽珍珠的社工作為店長進店輔導;
員工為新住民或新住民二代;
工時彈性,有2H、4H、6H這樣的全新彈性班別;
店面以粉紅為基調,並配合「多語系教學輔具」。
「我們希望幫新住民找到一條出路。」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陳杰昇表示。全台新住民及二代已突破百萬,而賽珍珠協助的對象主要是經濟弱勢的新住民單親家庭。便利店不僅能提供穩定的收入,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自開幕以來的三個月,南海店已聘用8位全職及5位兼職夥伴,其中包括新住民及新二代。
事實上,這不是全家第一次推出社企店型。除了針對新住民外,2011年全家便攜手勝利基金會開設了全台第一間「身障便利店」,至今已有6間門市。除此之外,全家也積極推動「東南亞商品專區」,並提供No Pork「無豬肉」等鮮食與熟食區。
全家近年來在DEI與創新方面動作頻頻,甚至領先同業,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勝利基金會張英樹:「我不是來勸募的!」
「大概18年前,我們就開始跟四間便利店洽談。但過程並不順利,刻板印象會跑出來:障礙者可以做這麼複雜的工作嗎?」勝利基金會的執行長張英樹說。
張英樹本人是小兒麻痺患者,勝利基金會專注於「就業」議題。他認為,身心障礙者的就業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活動」(即讓他們「有事做」);第二是「工作」;第三是「職涯」,職涯包含夢想、人際關係、工作的價值等。「以往都是大家認為障礙者應該做什麼事,就安排什麼事情給他做,但這無形中扼殺了很多人對生命的追求。」
「我認為所有障礙者的就業,最終應該『回到社區』。社區有鄰居、有商業活動等,障礙者就業應該是與社區發生關係。」在當時的張英樹看來,便利店無疑是個理想的選擇……
繼續閱讀全文👉🏻從身障者到新住民友善:一間超商如何成為社會融合的縮影,實現真正的「便利」?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不只是為「糊口」,他們也想要有職涯!金色三麥聘用超過50位身心障礙員工,關鍵來自她的家庭經驗
「外星人,把我先生放回來」專訪林靜芸:5年照護讓林芳郁從失智谷底恢復六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