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電影與以往有何不同?四大 QA 讓你深度了解,詹姆斯岡恩最「政治不正確」的溫柔初心
在「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執導的最新 DC 電影《超人》中,由「大衛科倫斯韋」(David Corenswet)飾演這位超級英雄不再只是單純拯救地球的人類。他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替氪星人的登錄鋪路,讓地球人在未來面對外星征服時更容易屈服 —— 與過去幾年塑造的形象截然不同。
而這樣的願景得到了他宿敵的青睞,由 Nicholas Hoult 飾演的高科技產業大亨 Lex Luthor。他堅信「腦筋戰勝蠻力」,並確實找到了辦法,讓這位宇宙最強的英雄多次跪地認輸。
Luthor 的陰謀,正是顛覆人們對超人的正面形象,把他塑造成一個潛在威脅。這個轉變在 James Gunn 所設定的時代背景下變得更加容易達成,一個仇恨蔓延於街頭、媒體、甚至網路世界的當代社會,輿論與公眾對話早已被毒化。如果想更認識新超人大衛,可延伸閱讀:「大衛科倫斯韋」正式上任!演超人夢想成真、演過的戲都會紅 ⋯⋯ 6 件事讓你更認識他!
《超人》電影 Q1:為什麼是一位外星人提醒我們關於善良
正是這種對超人理想與真實身分的矛盾,構成了 James Gunn 筆下超人的核心性格、行動動機與抉擇基礎。這位來自遠方星球的超人,甚至比許多地球人更具人性。因為他教會了我們什麼是共感力,而這點反倒令人羞愧:為什麼需要一個非地球人來提醒我們,怎樣才算真正「有人性」?
幸運的是,有 James Gunn 這部電影,願意重新傳達這份溫柔。早在 2018 年,他就曾放棄製作另一部超人電影,只因那不符合他對這一角色的願景,如今他以編導身份重返 DC 宇宙,將這面「善良旗幟」高舉在新作中。他在接受採訪時直言不諱,強調超人的定位為「移民者」,這番言論也引起了川普派美國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彈,Fox News 更將這部片稱為「超覺醒」(Superwoke),批評其為一種親移民的政治宣傳。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演員們對《超人》看法,可延伸閱讀:《超人》電影幕後直擊!「大衛科倫斯韋」拯救 DC 宇宙、萌犬氪普托才是主角?
《超人》電影 Q2:外星人為什麼要幫助人類?
這樣的爭論從旁觀角度來看近乎諷刺,因為電影裡發生的正是這樣的情節,反倒強化了 James Gunn 版本超人所欲傳達的團結與同理的核心訊息。他重新檢視我們習以為常的敘事框架,從人們對「異類」的恐懼出發,試圖顛覆偏見。
Corenswet 飾演的超人從一開始就明確地向世人公開他非地球人的身份,是他主動的選擇。雖然起初都會區的人們樂於接受他的拯救,但當懷疑一點點滲入之後,這位英雄也很容易瞬間從救世主轉變為敵人,同時引發一個關鍵問題:如果他不是我們的一份子,那他為什麼要幫助我們?
懷疑,無疑是人性的重要一環,而這與 Gunn 筆下超人的特質「極度的信念與信任」形成鮮明對比。他充滿希望卻不天真,對正義與誠實的信念堅不可摧,甚至無法理解為什麼人們會看不見真誠,也這麼容易被操弄。
《超人》電影 Q3:超人、社群媒體與社會結構裂痕
反派 Luthor 正是利用這種懷疑與人性的脆弱,一點一滴在社會中灌輸毒素,甚至用一些像是「#SuperShit」這類幼稚的標籤來煽動輿論。這也與當代「網路仇恨」的氾濫如出一徹,是現代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之一。
不過就如超人在與 Lois Lane 的對話中所言,他根本沒空看網路上的留言。
Gunn 借角色之口提醒觀眾,也許我們都該從這個虛擬世界中抽身一下。雖不該妖魔化社群媒體,但它的確進一步撕裂了原本已岌岌可危的社會結構。也因此,這位全新超人根本不在意自己「酷不酷、評價好不好」。正如演員所說,他的超人不是為了耍帥,而是有政治性意義的。也許用的是簡單直白的語言、淺層的對話,但也因此更能觸及廣大年輕觀眾,並種下值得深思的種子。
《超人》電影 Q4:重點不是讓超人更酷
「他們總是在問,『我們該怎麼讓超人更酷?』,所以到了 90 年代,他們讓他留起飛機頭髮型。但重點不是讓他變酷,是讓他溫柔。他喜歡小孩,想討小孩喜歡。我覺得我們應該接受這點,而不是努力讓他變成什麼潮人,你懂吧?」導演 James Gunn 說。其實超人有很多你絕對不知道的冷知識,可延伸閱讀:電影《超人》超驚人 7 個秘密:披風為什麼是紅色、其實根本不會飛?
因此在這部新電影中的超人,完完全全呈現他自己的本質,而不是別人期望他所成為的樣子。他的養父也在關鍵場景中對他說明這個道理:不要活在別人的期望中,不論是父母或整個社會,而是忠於你自己對自己的期望。
這也是 James Gunn 電影中的另一種「政治性」目的:從教育個體出發,從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或外星人)開始,傳遞愛,因為你一定也曾被愛過。這就是 2025 年超人的溫柔政治學,也是當今世界,最迫切需要的一種英雄姿態。
本文改自:《GQ》義大利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