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毀滅倒數》諷刺了英國脫歐,還參考《進擊的巨人》?
闊別18年,丹尼.鮑伊與艾力克斯.嘉蘭再次攜手合作,推出《28天毀滅倒數》、《28週毀滅倒數》系列的最新一集《28年毀滅倒數》。然而當觀眾滿心期待承接原系列的情懷,兩位主創卻有更大的企圖:要創作出符合當代情境的全新系列電影。
2002年,一部名為《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的電影讓世人對「殭屍電影」有了新的想像。這部由導演丹尼.鮑伊(Danny Boyle)與編劇艾力克斯.嘉蘭(Alex Garland)攜手打造的作品,賦予這個在1980年代以降已經被「玩壞」的類型全新的生命。
儘管是以低成本的DV(數位攝影)拍攝,卻不見廉價的B級片公式。觀眾看見的是文明崩解、國家陷入失能之下的真實人性寫照,不僅有現實政治的指涉,也有殭屍種類的革新。嚴格說來,應該說是「感染者」更貼切,在集體罹患某種惡疾之後,人們喪失了人性,不過他們的動作不如傳統殭屍片般緩慢,反而可以快速且狂暴的移動。
歷經九一一事件後,象徵毀滅與重生的《28天毀滅倒數》亦格外貼合時代氣氛。儘管獲得商業成功,丹尼.鮑伊並未回鍋執導五年後問世的續集《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28 Weeks Later)。以續作來說,它的表現不過不失,但似乎沒有進一步凸顯出這個系列的潛力。
努力擺脫前作包袱,《28年毀滅倒數》開啟全新系列
闊別18年,丹尼.鮑伊與艾力克斯.嘉蘭再次攜手合作,推出系列最新一集《28年毀滅倒數》(28 Years Later)。
在此之前,鮑伊經歷了以《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2008)登上奧斯卡高峰、狗尾續貂的《猜火車2》(T2: Trainspotting, 2017)、極為叫座的《靠譜歌王》(Yesterday, 2019)等作。嘉蘭則以《人造意識》(Ex Machina, 2015)等作證明自己能編也能導,被譽為好萊塢最具原創性的當代作者之一。
以兩人目前的創作力來看,沒有跡象顯示他們是為了「炒冷飯」而投身《28年毀滅倒數》的製作……
繼續閱讀全文👉🏻 翁煌德專欄|《28年毀滅倒數》諷刺了英國脫歐,還參考《進擊的巨人》?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翁煌德專欄|《魔戒》如何改變紐西蘭?一窺近30年的「電影國」實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