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1.7%!中美AI差距大幅縮小 模型數量半年暴增45% 專家:超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生成式 AI 正迅猛發展,並快速縮小與美國的技術差距。中國國家網信辦上周三 (7 月 30 日) 發布的《國家資訊發展報告(2024 年)》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有 302 款生成式 AI 服務完成備案,註冊用戶超 6 億,全年新增 238 款產品,頭部應用日活用戶突破 3000 萬。多款大模型性能躋身全球前列,在影音娛樂、醫療諮詢等領域廣泛應用。AI 核心產業規模接近人民幣 6000 億元,涵蓋晶片、演算法、數據等全產業鏈環節。
7 月 26 日在上海開幕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成為業界風向標,參會企業數量較去年激增 60% 至 800 家左右,除 40 餘款 AI 模型外,還展出 60 多款創新機器人。阿里巴巴等企業現場展示最新技術成果,開源模型成為焦點。根據中國國家網信辦數據,截至 6 月底備案 AI 模型增至 439 款,半年增 45%。
阿里、京東等企業正以 DeepSeek 低成本基礎模式崛起為契機,加速開放科技資源。最新排名顯示,阿里巴巴「Qwen2.5-Max」位居全球第 12 名,超越美國 Meta 同類產品。
中國在 AI 技術追趕上的成效顯著。史丹佛大學研究報告指出,中美大模型表現差距從 2024 年 1 月的 9.26% 大幅縮減至 2025 年 2 月的 1.7%。
但專家指出,挑戰依然存在,中國在尖端半導體領域仍依賴美國技術,美國雖透過《AI 行動計畫》強化技術封鎖,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硬體限制已影響中國部分模型的升級進度。
不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月訪華時說,「全球約 50% 的 AI 研究人員來自中國」,並認可中國在人才儲備和科研生態方面的優勢。
史丹佛大學教授吳恩達分析指出,中國具備超越美國的潛在路徑。
KPMG 專家岡本准也表示,中國透過國家主導的產業融合在部分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更多企業採用開源模式加速技術迭代,中國在 AI 領域的全球影響力持續提升,與美國在服務出口等維度的競爭將更趨白熱化。在當前格局下,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的深度融合,正推動中國在全球 AI 競賽中逐步掌握戰略主動權。
更多鉅亨報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