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產地關稅公定價40% 學者憂兩岸經貿成關稅談判癥結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5日電)美國政府公布台灣對等關稅暫行稅率為20%,台美談判持續進行。學者提醒,台灣對中出口約3成,談判過程中,如何向美國證明台灣沒有幫助中國「洗產地」,是政府應努力向美說明的重點,否則按照美國標準,洗產地的關稅公定價為40%。
中經院今天舉行「川普2.0新情勢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論壇」,中經院中國經濟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受訪時談及對等關稅話題,他表示,從泰國、越南、印尼的經驗,以及美國國務院曾公開表明立場,美國對等關稅事實上是針對中國繞道,也就是洗產地的措施。
王國臣指出,以今天新聞話題,中國車品牌比亞迪傳出有意進入台灣為例,現在政府對於中國車進入台灣有管控,不是太大問題,但部分立委與比亞迪代理商餐敘,此事發展須持續關注,因為這衍生另個議題,台灣對中出口約3成,如果未來對中出口占比回升至4成,是否加劇美國對台灣幫助中國洗產地的疑慮,值得深思。
王國臣直言,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但觀察其他國家先前狀況,「洗產地的關稅公定價是40%」,如果台灣卡在美中之間,參雜著中國繞道洗產地的因素,這對台美後續談判、經濟發展都是不利因素。
王國臣建議,政府部門應該要比照「碳足跡」概念,建立涉中製造的比例標準,以此與美國商量,怎麼確定、判別台灣出口的狀況。
媒體詢問,台美談判期間,傳出台積電被美方要求要投資4000億美元,對此看法為何。王國臣表示,此消息沒辦法確認,不過他認為,對等關稅涉及全台產業,包含工具機等競爭力不如台積電等產業,應以對等關稅為主,盡量將稅率壓低,與232調查分開談判,畢竟台灣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台積電,有能力轉嫁關稅。
至於美國態度,王國臣分析,台積電市場地位幾乎是全球獨占,美國若要對台積電出手,就算不用232條款,也可以用反托拉斯,現在沒有走到這步,顯見美國對台灣還是留有餘地。
王國臣認為,台美在對等關稅談判費時較長,除了外界曾提過外交、政治因素,還可能是台灣政府強調的經濟安全,特別是食安這塊;美國要求各國開放美國農產品,但只有華人社會會吃內臟,美豬美牛內臟如何處理是個問題。(編輯:潘羿菁)1140805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