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520賴清德就職週年】過去一年解放軍在台海4變化,賴政府國防改革做了什麼?

關鍵評論網

更新於 05月19日06:03 • 發布於 05月19日04:34 • Abby Huang

總統賴清德去年520就職,中共在3天後對台發動軍事演習,恫嚇意味濃厚,也預示台海在接下來的一年,將瀰漫「兵凶戰危」的氛圍。

《華爾街日報》今年3月發布專文,稱中國武裝部隊已經做好包圍台灣的最充分準備,要切斷台灣與外界的聯繫,試圖迫使其屈服。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今年5月公開演說時也指出,解放軍大幅升高軍事活動強度,已經從「溫水煮青蛙」演變成「快速沸騰」,這些演習讓他「夜不能寐」。

究竟過去一年,台海的情況有了哪些變化?針對中共日益升高的威脅,賴政府又做了哪些改革,是否足以因應?

變化一:戰巡軍機擾台數量達高峰,六成進入我應變區

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長歐錫富受訪指出,去年5月以來,中共對台文攻武嚇的技巧更變本加厲,共機、共艦進入台灣應變區架次更多,顯示解放軍的力量越來越大。

根據國防部資料,去(2024)年共機侵擾我防空識別區(ADIZ),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數量高峰,共機逾越海峽中線的「架次」和「天數」,都創下歷史新高。這不僅違反兩岸之間長期的默契,也對台灣空軍構成重大的軍事威脅,因為共機距離越近,台灣空軍反應與攔截的時間就越短。

2023年,台海周遭出現4606架次共機,進入我國軍應變區還不到四成(1715架次,37.2%),但2024年,國軍在台海周遭偵獲共機5100架次,其中進入應變區的佔比高達六成(3059架次)。

變化二:台海周遭軍艦部署艘次增加一倍

海上方面也不平靜。中共在2022年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之後,常態性在台海周遭部署軍艦,當時一天約有4艘次。但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2024年年初台灣總統大選過後,共艦部署台海的數量,已經增加到每天7-8艘次。

揭仲說明,共軍在台海部署軍艦,為的是在接到指令後能立即前往戰術位置,對台進行聯合封鎖。中共的航艦戰鬥群,去年也六次穿越第一島鏈到西太平洋,其中有四次都是在沖繩以南的戰術位置做演習,這個位置距離台灣約500公里,是戰時對台灣東部海空軍發動打擊的戰術位置。

變化三:中共海警船編隊侵擾金門水域成為常態

共艦以外,去年開始,中共藉2月金門近海快艇翻覆事件,派遣海警船於金門禁限制水域進行所謂的「執法巡查」,即便風波落幕後仍未停止侵擾,時常以4船一組的編隊方式,襲擾金馬海域。

國防部在今年發佈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中示警,近年中共大量建造海軍與海警艦艇,可相互搭配運用,對台灣重要港口及交通線建立隔離或封鎖區域,阻撓重要戰略物資運輸與商業活動,也可能快速實施封鎖行動,或轉為「正規攻台行動」。

不只有海警船,中共近年也藉海監船、海巡船、漁政船及救助船等公務船對我執行灰色地帶行動。如今年3月,中國科研船「延平2號」於金門東碇島海域進行水下探測作業,不排除假借科研之名,以熟悉戰場環境,以供未來作戰部署參考。

變化四:聯合戰備警巡已常態化、多沒有特殊政治理由

過去中共會藉特別政治事件對台發動軍演或執行海、空軍機艦的「聯合戰備警巡」,除了表達抗議之外,警告意味濃厚,如前總統蔡英文任內,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軍援台灣百億美元、蔡在美國與時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公開會面等。不過過去一年,這些軍事行動的時機有了變化。

從去年開始,台海周遭開始出現軍演以外的常態性「聯合戰備警巡」,平均一個月有3-4次。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安全台灣學會(STA)研究員K. Tristan Tang
今年1月於美國國防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共同撰文,指出中國軍機大幅增加侵台次數,並非僅是為了回應賴總統的言行。

兩位學者分析,共機入侵台灣防空識別區有多重目的,政治上是向賴政府施壓;心理上試圖在台灣社會中灌輸恐懼;軍事上,則為了增強解放軍的作戰能力。

不過兩位學者也指出,雖然中國軍機入侵台灣領空的次數激增,但解放軍東部戰區空軍的指揮調度、後勤保障和裝備維護能力,可能已經達到其最高的和平時期戰備水準。除非建造新的空軍基地或增強後勤支援能力,否則東部戰區空軍在未來一年,可能不會大幅增加進入台灣領空的飛行架次。

學者歐錫富也觀察到,聯合戰備警巡前、後幾天,共機出現在台海周邊的架次會變少。

「聯合戰備警巡有一個週期,週期時間長短沒那麼固定,有時會配合解放軍的訓練,有時也配合政治事件的發展,讓外界去解讀,「我們說這是三戰(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認知作戰、或者灰色地帶作戰」,歐錫富認為,台灣社會不應用政治事件來過度解釋解放軍行動,如此好像自己跳入中國設下的框架,「就是配合中國演戲」。

賴總統上任以來,有哪些因應作為?

賴總統上任以來最受各界矚目的,是承諾新的一年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以上,以展現台灣自我捍衛的決心。

今年我國整體國防預算為6470億元,占GDP約2.45%,學者依此推估指出,要達到此標準,2026年與2027年的「總體國防支出」將分別為新台幣8093億元、8255億元,明年國防支出至少增加1600億以上。

我國國防預算近年大幅增長,不過從蔡總統任內開始,主要都是以特別預算的方式增加。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受訪指出,台灣國防預算以特別預算的形式增加,是因為台灣向來有「重文輕武」的政治文化,政府支出最高的是社福、第二是教育、第三是經濟發展,第四才是國防。

蘇紫雲直言,這樣的權重在當前的局勢來看,「有點像是在沙灘上的城堡」,台灣社福預算超過GDP的3.5%,但國家「沒有生存如何落實福利?」這是其他國家比較不理解的邏輯、認為台灣不重視自我防衛。

蘇紫雲指出,以特別預算的方式增加國防預算,可能會出現的隱憂,「就是不穩定」,特別預算必須要提出新法案,方能進行審查,比如過去為向美國採購66架F-16V戰機,通過的「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案」,及採購岸置反艦飛彈系統及量產海軍高效能艦艇,通過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蘇紫雲認為,不像是年度預算是一個固定的額度,特別預算會讓政策的穩定性受到影響。

蘇紫雲表示,真正的結構問題是我國總預算佔GDP比例偏低,其他民主國家政府支出占GDP大概30%,我國卻只有16%左右,國防預算增加當然有比較多的挑戰,未來要思考修訂預算法的問題。

不過台灣民眾對於提升預算的立場,根據中研院今年所做「美國肖像」民調,雖有超過七成(71.4%)的受訪者同意我國政府提高國防預算,但被問及是否同意透過加稅的方式提高國防預算,結果有近六成(57.6%)的受訪者不同意、僅有37.3%的受訪者同意。另外,超過五成(57.8%)的受訪者不認同「提高國防預算,會讓中國不敢武力攻台」。

不只是增加軍費就夠,學者:國軍仍需要強化無人機作戰能力

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今年2月警告,中國對台海的軍事行動已經不僅是「演習」(exercise),更像是「彩排」(rehersal)。我國國防部也多次強調,要警戒解放軍「由演轉戰」。

揭仲指出,為因應解放軍行動升級,過去一年國軍有許多新舉措,包括在今年3月首度實施一週的「立即戰備操演」,強化戰備部隊邊署,甚至讓部隊預先進入戰力保存位置,以便將誤判共軍攻擊發起時間所可能導致的風險降到最低。

揭仲也指出,今年的漢光演習,無論是電腦兵推,或是7月的實兵演練,時間都大幅提升,也演練開火之前中共可能的一些灰色地帶行為,揭仲認為,這些都是因應中共對台軍事活動增加採取的必然行動,方向也都是正確的。

不過揭仲也提出兩點仍不足的地方。第一,國軍仍需要強化無人機和反無人機的能力。

揭仲說明,國防部近年開始重視無人機戰力,接下來3年內,要透過中科院自行製造、採購民間商用無人機做軍事用途、包括部分美國外購,大概要增添5000架無人機,但他坦言,「這是不夠的」,俄烏戰爭一個月雙方要打下約10萬架無人機,「俄烏戰爭小的商規無人機是消耗品,國防部還是當作是有價值的裝備」,揭仲直言。

除了數量,揭仲也提醒,部隊已經開始接收無人機,但各部隊在戰時要如何運用無人機,還未頒布相關指導,相關的準則和戰術,必須盡快推出。國軍對中共無人機的反制能力有限,這個部分也亟待強化。

新武器陸續交付,國軍留不住人成挑戰

揭仲並指出,近兩、三年我國的主戰部隊,志願役官士兵大量流失,部隊的編現比(國軍現員/編制數)從原本85%降到78%多,尤其是作戰部隊編現比,有些甚至不到七成。

志願役流失的可能原因,包括義務役恢復成立新訓單位,國防部各地的後備人員又要大量增加,只好將原有的主戰部隊抽調人力過去,戰訓勤務變重、人員變少,留下來的人負擔更重,以至於期滿就不願繼續待下去。

揭仲認為,國防部今年調高志願役薪水、增加戰鬥部隊的加給金額,都是正確的,但接下來面臨各種戰訓任務增加,漢光演習時間拉長、又有立即備戰操演,未來3-5年全軍又要接收15種主要的作戰系統(比如M1A2戰車、F16V 戰機、100套陸射魚叉反艦飛彈,還有國造武器),怎麼防止志願役人員大量退出軍中,這也是挑戰。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受訪指出,我國目前的國防改革,除了加緊籌獲制空、制海武器,沒有其他方法,除了已採購的F16V戰機希望美方能夠趕快交運、形成戰力,另外也希望我國像日本、韓國、新加坡一樣,對美採購F35戰機,一方面是強化我國制空、制海的戰力,也是表現美國支援台灣的明確訊號,這兩件是嚇阻中共最有效的方式。

張國城表示,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以來,台美關係有很多不確定性,很難預測川普對台軍售、防衛會有哪些新決策,在實質面來講,賴政府能做的有限。

張國城指出,台灣正面臨三個層面的困境「我們要願意買,美國要願意賣,立法院要願意給錢」,目前來看這三個因素未來都是賴政府需要克服的。單獨歸咎在野政黨不通過預算,不能能夠解決所有問題。

更多關於「賴清德就職一週年」的相關內容

點擊加入關鍵評論網LINE官方帳號多元觀點,從這開始!

核稿編輯:楊士範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新北重大工安意外!工人搭鷹架墜落11樓、螺旋鑽頭重壓 2人宣告不治

CTWANT
02

新莊驚悚箱屍命案!居民透露「7/24在橋下就看見」疑被移動至水溝

台視
03

新莊驚傳箱屍命案! 行李箱藏男屍棄水溝

鏡新聞
04

「少林寺方丈情婦」瘋傳《不熙娣》班底女星 本人怒發聲喊告

太報
05

新北連傳工安意外!搭鷹架11樓墜樓、被鑽頭重壓 2工人宣告不治

EBC 東森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38

Chen
面對兵凶戰危,賴政府做了大罷免、清掃政敵、然後把台灣唯一的本錢台積電賣了•
05月19日04:46
Ray
不要說幹話了!對岸都乘坐橡皮艇上岸綠共都沒發現,還能幹嗎
05月19日06:41
龍哥
無能就算了 缺德的人當王(Lie缺德) 肯定將國家帶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罷免Lie Cheater,送蔡到土城😈😈😈 我台灣人我反綠圾共產黨
05月19日05:37
Diang
賴政府只能抱川普大腿,然後當美國提款機,就是因為提款機太好用,所以美國不會放任中共統一台灣,假設中共真的打過來,美國也只會強力譴責,不可能派兵保護提款機,因為提款機在找就有,看看烏克蘭就知道
05月19日09:49
Jeffrey
閩南八戒鐵口直斷2027年中共攻台,搞不好人家直接動用中子彈斬首行動很可怕的捏
05月19日06:18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丹娜絲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進入冷凍期 朱立倫籲綠營:應積極主動與國民黨協商

中廣新聞網

離譜!酷聖石誤將「消毒水」當飲用水給客人喝、4人送醫 總公司回應了

上報

促政府普發現金 朱立倫:刺激消費、振興景氣、解決經濟壓力

自由電子報

挺過大罷免!羅智強眼睛緊急開刀:可惡又缺德的賴清德 現況曝光

TVBS

朱立倫:民進黨團應主動協商丹娜絲風災特別條例

中央通訊社

國小籃球夏季聯賽將開打 江啟臣盼選手學會團隊合作

中央通訊社

台東熱氣球嘉年華增場次 取消每週二公休

中央通訊社

長者住護理之家多處瘀青被要求退住 彰縣府調查中

中央通訊社

第1屆基隆廟口夜市整潔競賽啟動(圖)

中央通訊社

提升市容觀感 基隆辦廟口夜市整潔競賽

中央通訊社

下雨就淹!會勘台6線陸橋下機車專用道 沈發惠要求限期改善

民視新聞網

與國際青年對話 蔣萬安:台北是世界的朋友

NOWnews 今日新聞

台南菁寮老街民眾忙災後清理(圖)

中央通訊社

花蓮議員喊話「每人普發現金5萬」 網狂讚封傅崐萁「富爸爸」

自由電子報

台南菁寮老街居民忙淹水善後 國軍出動助清理

中央通訊社

監視器畫面曝!新莊箱屍案「男四肢蜷縮」 初判死亡時間曝

EBC 東森新聞

王義川稱台中人愛錢 白營議員酸綠素質差 綠營議員質疑盧雙重標準

自由電子報

賴清德暫無出訪規劃掀議!黨政人士嘆若成行又會被說話

民視新聞網

怕基層搞混投錯票!許淑華籲823公投罷免都投「不同意」 他酸:為了反罷免打臉白營

新頭殼

中市新住民二代論壇 聚焦文化融合與職涯

NOWnews 今日新聞

看衰國民黨!曹興誠:藉中共擴權沒有好下場

NOWnews 今日新聞

川普拒賴清德過境美國?徐巧芯揭2大關鍵

NOWnews 今日新聞

前遠航MD-82客機8/5二度拍賣 底價360萬元

TVBS

「2026新北市長」最好人選是黃國昌?侯友宜這句話耐人尋味

TVBS

被林濁水嗆疑神疑鬼!沈伯洋:不用求證?

NOWnews 今日新聞

台灣承諾以色列屯墾區醫療建設 外交部:未涉及國際紅線禁令

自由電子報

嘉義淹水災民哭訴 盼政府幫幫忙(圖)

中央通訊社

民眾黨將討論「不分區立委2年條款」? 創黨元老說話了

民視新聞網

卓榮泰嘉義勘災 強調治水工法與工期最重要(圖)

中央通訊社

行政院政委陳金德視察淹水災情

新頭殼

埔心羅厝天主堂原教室修復完工 展出珍貴文物

中央通訊社

卓榮泰南下嘉義勘災 郭智輝、陳金德陪同(圖)

中央通訊社

新莊箱屍案相驗結果曝!無致命傷勢將進行解剖

EBC 東森新聞

卓榮泰嘉義勘災 聽取災民心聲(圖)

中央通訊社

「丹娜絲重建特別條例」仍待協商 朱立倫向綠喊話:放下權力傲慢

新頭殼

改善交通! 新竹市府8月啟動新道安政策上路

NOWnews 今日新聞

驚悚!新莊市區驚見箱屍 高大成推斷「罕見動機」

民視新聞網

災後復原 嘉義縣衛生局籲注意清消及飲食安全

中廣新聞網

卓榮泰嘉義勘災 翁章梁說明淹水情形(圖)

中央通訊社

卓榮泰朴子關心排水整治 強調治水工法工期最重要

中央通訊社